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常常聽到一些80後家長這樣抱怨:“這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膽子大了,竟然還敢頂撞父母!”“這孩子現在沒大沒小的,動不動就對我們發脾氣!太可氣了!”諸如此類的話,仔細推敲起來,的確反映了當前一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很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父母在孩子心中沒有威信可言。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擁有一定的威信是必不可少的。父母的威信是一種難以估量的潛在的教育力量,是父母對孩子有效地進行教育和使孩子能自覺地接受教育的條件。如果父母在孩子麵前沒有威信,毫無威望和信譽,孩子對父母沒有適當的尊敬、信任和聽從,那麼,合理的教育就無法實施,更談不上良好的教育效果了。
父母的威信如同家風一樣,是無形的精神上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難以量化的。但在家庭中,在父母與孩子的共同生活中,威信又是無處不有、無所不在的。父母對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所給予的每一道指令,甚至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威信無不隱約滲透其中。從父母的角度看,威信是一種威望和信譽;從孩子的角度看,威信是一種尊重和信從。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使尊重和熱愛成為一座架設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橋梁。
下麵我們通過一個事例來說明父母樹立威信的重要性:
張女士的孩子文文上小學三年級。
一天,文文放學後,將作文本放在書桌上,便出去玩了。張女士下班後沒事,看見文文的作文本,便拿起來隨便看看。一篇題目為《媽媽講迷信》的作文把她吸引住了。不看還好,看後,她頓時氣就不打一處來。原來,文文在作文中寫她講迷信。文章後麵還有老師的評語——表揚文文實事求是、勇於和社會惡習做鬥爭的批語。作文得了98分。小張火冒三丈,但沒有立刻發作,打算等文文回家後,好好教訓她一頓來出出氣。
不一會,文文回家了。她一看媽媽坐在凳子上,作文本也翻開了,知道媽媽看了自己的作文,便高興地說:“媽,我在作文裏揭發你了。”張女士裝作沒看作文的樣子,問:“你揭發我什麼?”文文指著窗外說:“那天,你說雷公公專打壞孩子。有什麼雷公公呀?老師說,雷是雲層放電時發出的響聲,人即使觸雷,也不是雷公公專打他。你說的話是騙人的!”文文一番話,讓張女士突然明白了,孩子長大了,教育孩子的方法也要換換了。
隨後,張女士給文文道歉,還表揚她聰明,並表示以後要像文文學習,再也不迷信了。文文聽了十分開心,不久又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的好媽媽》,其中寫道:“通過我的努力,媽媽破處了迷信思想,還給我道歉,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可信賴的媽媽……”
以上事例中,文文的媽媽看到女兒的作文後雖然很氣憤,但見到女兒後並沒有立即對她大發脾氣,而是認真聽她說完,並反思自己。其實,文文的媽媽本來是編故事嚇唬孩子的,讓孩子給識破了,但她又利用了這個謊言,給孩子道歉,還誇獎孩子,不但讓孩子增強了自信,學到了知識,而且還樹立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顯然以後教育孩子就更有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