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被遺忘的人(1 / 2)

李家村,一個被群山環繞的小山村。

地處偏僻,遠離人煙,村前有條河,村後一片林,村內房屋鱗次排列,看上去寧靜而祥和。

可是,表麵的美好,掩蓋不住實際的衰敗。如果村莊也像人一樣有生命的話,此刻的李家村已然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

李家村興盛的時候,人口百餘戶。每當正午,家家炊煙升起。女人在炤前做著飯,男人扛著獵物結隊回村,村內孩童追逐嬉笑,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而此刻,卻早已是物是人非。整個村子的常住居民,滿打滿算,不足十口,就這,還要算上村內的那條老狗,已然是衰敗到了極點。

這一切的變化都始於五年前的那條新令。民間禁牧、獵、漁、桑,禁商賈,全力種植,以村為單位,按人頭納稅。納稅不足者,施以肉刑,輕則剜鼻割耳,重則人頭落地。

新政出台後,對於靠打獵為生的李家村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村前村後能種植的土地加在一起,讓村人溫飽尚且不足,更何況還要納糧。

政令出台的第一年,施行起來還有很多漏洞,一心求活的村民,偷偷的上山打獵。和別的村子交換些糧食,也勉強算是完成了納糧指標。

可是隨著監管製度的越發完善,不但用獵物換糧食變的越發困難,後續又出台了檢舉製度,凡是檢舉有功者,酌情免除賦稅。這更是讓打獵也變得幾乎不可能了。

在付出了兩條人命的代價後,整個李家村認識到了檢舉製的可怕,也正式開啟了村民的外逃之路。

有親戚在外的,花些銀兩直接遷出戶籍。沒親戚的,年輕女子就外嫁個沒見過幾麵的漢子,男子就找個地主,簽下賣身契入奴籍,畢竟活著總比死了好。

幾年下來,村民能走的都走了,就剩下這幾個無依無靠的老人和無父無母的孤兒。

縣老爺也不是嗜殺之人,對於短短幾年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李家村,偷偷地把還留在村裏人的戶籍抹去了,對外則宣稱全部餓死了。他不忍殺他們,也知道新政下,他們很難活下去,索性就讓他們自生自滅吧。幾年下來,其他地方的人也漸漸遺忘了這裏曾經還存在過一個李家村。

李大狗,做為李家村當下最精壯的勞力,一個10歲的男子漢,此刻正帶領著全村全部的精壯勞力,9歲的的男子漢李二蛋,6歲的美女李小丫,在村莊周邊采著野菜。

“二蛋,村周邊的野菜都讓我們采的差不多了,我們進林子吧?”李大狗把目光所及的最後一顆野菜放到了籃子裏,回頭對李二蛋說道。

“大狗哥,爺爺說林子深處很危險,我們還是不要進去了吧?”二蛋還沒說話,小丫便出言提醒道。她收起了挖野菜的小木棍,邊用手擦拭臉上的汗,邊隨手甩在地上。

這該死的天氣,今年的天氣炎熱而無雨,地裏的莊稼已經不指望能打下多少糧食了,就連野菜也比往年少了很多。

“我們不走太遠,還是再多挖點菜回去吧。總不能讓爺爺奶奶們天天餓著。”村裏去年的存糧已經吃完了,新糧還沒成熟。李大狗看著籃中少的可憐的野菜,拿著小鐵鏟,徑直往更深的林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