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縣情概況(12)(1 / 3)

【土壤】土壤發育的母質類型有衝積母質、洪積母質、坡積母質、殘坡母質4種。土壌共分9個土類,15個亞類,17個土屬,21個土種。

【氣候】受西伯利亞的西風氣流、印度洋暖流和太平洋東南季風三個環流係統,的影響,呈季風氣候。境內氣候差異顯著,具有山地立體型氣候特征。冬季受青藏,高原和北方冷氣流影響,形成寒冷幹燥、降水稀少、曰照強烈、晴朗多大風的特點。

【山脈】山脈均屬邛崍山係北段及其支脈,山體高大,峰巒起伏,山勢陡峭嶙,峋,峰、梁、岩、坪俱有,大部分高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縣境中部的雪隆包海拔,5527米,東南筆架梁子海拔4753.2米,東北麵長溝梁子海拔4786米,北麵大月山海拔4764米,西北麵鷓鴣海拔4451米,西麵虹橋山海拔4546米,西南麵霸,王山海拔5551米,南麵樸頭甲石口溝尾萬年雪峰海拔5922米,東南麵雪隆包海拔,5313,米。

【河流】屬岷江水係上遊的一級支流一一雜穀腦河,在境內流域總麵積4313.42,平方公裏。直接彙入雜穀腦河的大小支流48條,主要有:孟屯河、梭羅溝、烈士塔溝、黃土梁溝、米亞羅溝等。

【湖泊】有95個天然湖泊、海子總麵積469.24公頃,占總土地麵積的0.11%,常年蓄水量1.3億立方米。

【國土資源】土地總麵積43.18萬公頃,分為農耕地、林地、園地、疏林草地、城,鄉居民點用地、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特殊用地、難利用土地等共11大類。土地,資源呈垂直分布,即河穀半山為旱生灌叢農耕地,高半山、高山為森林,疏林草地,和極少量農耕地,山原地帶多為草場和極少量高Jr灌叢,河穀半山分布荒旱草坡,從河穀到山地有裸岩和流石灘分布。

【水能資源】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為120萬千瓦,可開發量達110萬千瓦。

【生物資源】生物資源豐富,植物種類近4000種,野生動物有2004種,其中,獸類56種,鳥類225種,兩棲爬行類17種,魚類6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4種,二類保護動物7種,三類保護動物19種。

【旅遊資源】桃坪羌寨坐落在桃坪鄉塔頭溝口,是有悠久文化曆史的典型民居,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奇特精巧的建築被稱為“神秘的東方古堡”。始建於清代,是,省級文化保護單位。其典型的羌寨古堡布局和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是底蘊深厚的民,俗文化旅遊資源。有國內最大的米亞羅紅葉景區、古爾溝天然溫泉和自然生態環境,優良的畢棚溝風景區。豐富的旅遊資源開發,形成以米亞羅紅葉、古爾溝溫泉、畢棚,溝山水等自然生態旅遊和米亞羅、桃坪羌寨民俗文化旅遊協同發展的開發格局。

【礦產資源】有金”銀”銅”錫”鐵鈥”鋅”鉀等,以銅”錫較豐富;非金,屬礦有大理石、石英石、花崗石、矽石、楣石、柘榴子砂(金剛砂)、水晶、雲母、石棉、硫,確等,以矽石、大理石、楣石、柘榴子砂為重點;稀有元素有鋁、鋰、鈹、铌、鉍、釷等。

【曆史沿革】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息繁衍。秦末漢初為冉瑚部落地。漢武,帝元鼎六年置汶川郡,轄S縣,今桃坪鄉古城村即古廣柔縣治地。漢武帝元封五年,廣柔縣隸益州蜀郡,漢宣帝地節三年置廣柔縣,兩晉仍置。南朝劉宋時,廣柔等縣,廢,皆沒於羌。北周武帝天和六年,置石門鎮,隸汶川縣。隋改石門鎮為金川鎮,屬汶川縣轄。開皇六年改金川鎮為金川縣。仁壽元年改金川縣為通化縣。唐置維州、恭州情恭縣,五代前、後蜀在今理縣境內置保寧縣。宋代仍置維州。明設通化縣,明,成祖永樂S年置雜穀安撫司。清襲明製,仍置保縣。中華民國2年改理番廳為理番,縣,1935年5月,工農紅軍第四方麵軍長征過縣境,曾建縣、區、鄉、村蘇維埃政權。

民國35年(1946年)1月,理番更名為理縣。1950年1月1日,理縣和平解放,同,年2月26日建立理縣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轄4個鎮(雜穀腦、米亞羅、薛城、古爾溝),9個鄉(夾壁、樸頭、甘,堡、蒲溪、上孟、下孟、木卡、通化、桃坪)。81個村民委員會,202個村民小組,4個居,民委員會。

【人口與民族】年末全縣總人口,44,468人。其中農業人口,35,166人;非農業人,口,9302人。總人口中藏族21,345人,占48%;羌族14,211人,占31.96%;漢族8668,人,占19.49%回族183人,占0.41%;其他民族61人,占0.14%。人口出生率,9.22X,人口自然增長率3.16尨。

【農血】實現農業總產值8189萬元、增長2.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74元,增加216元。發展種植鮮食葡萄223.13公頃,歐洲甜樓桃及其他小水果161.93公,頃。完成蔬菜播麵2343.13公頃,蔬菜總產量5.93噸。有農耕地2595公增7.7%。

【牧血】引進各類畜種6300頭(隻),在11個鄉鎮52個村475戶農戶中推廣,圈養山羊,存欄6500隻,各類牲畜存欄6.07萬頭(隻),出欄4.08萬頭(隻),肉類,總產量達223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