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言(1 / 1)

什刹海,包括前海、後海、西海,稱“後三海”,與被稱為“前三海”或“內三海”的北海、中海、南海都是北京文化的重要標誌。

在老一輩北京人的心目中,什刹海更是由於集聚不同階層人們生活多種特質與精華於“一水”之上,湖岸柳影與人們的生活、情感相融相伴,成為老北京居住、生活的“福地”。有人用“人文薈萃”、“多元文化因素”和“人民性”形容什刹海的文化特質、內涵;而“城市記憶”、“城市文化名片”、“凝固的音樂”等詞彙則反映出縈繞在北京人心中的“什刹海情結”。有一位專家形容:“縈繞千年的京華煙雲始終縈繞在什刹海的上空。”

對於北京這座具有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城而言,開放性、包容性、人民性不僅作為“首善之都”最顯著的特征與標誌,同時造就了北京人樂觀、爽朗、善良的稟賦、胸懷、品行,古語道:“上善若水”,什刹海可說是滋養、潤澤北京地域文化的“源”,也是世代北京人記憶中的“根”。

近年來,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口號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發展目標,經過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與改造之後,人們在享受現代化所帶來各種便利,同時承受越來越大物質與精神壓力,日益感到資源、環境、文化對於人類生存的重要與寶貴,由此“什刹海文化”成為更多人們的精神家園。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什刹海不僅屬於北京,也屬於中國,屬於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