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摹,學寫自己最喜歡的書法家的作品,在班上展覽。找一些書法愛好者搞一個書法展或舉行一次書法比賽,交流切磋,取長補短。
聚集一些書法愛好者定期或不定期舉行書法愛好者聯誼會,搜集每一種字體的有關資料,了解其代表書法家及作品。品鑒名家作品,交流學習心得。
(第一節)漢字“六書”
一、象形字
象形字用直接描繪事物形狀的方法來表示事物,是最古老、最直接、最明白的造字方法。
下麵是甲骨文的“大”字,它與左邊這幅圖畫多麼相像。這是一個伸開雙臂,叉開雙腿的人,這個字就念“大”。
下麵是商代的“人麵銅鉞”,看它齜著的牙齒,像不像甲骨文的“齒”字?右邊是金文“刀”字,這個字就像照著左邊這把商代青銅刀畫的。
下麵這個字像不像畫中的山?它就念“山”。
獨體象形字:
合體象形字:
二、指事字
指事字是表現事物的局部,或一些抽象事物的造字方法。
上圖左邊是象形字“刀”,在刀字上加一點,就成為隻表現刀刃的“刃”字(上圖右邊)。
上圖是表示樹木的“木”字,如要表示樹根,就在木的下部加3個圓圈,這個字念“本”,其本義就是樹根。
如何表示“上”“下”呢?中國古人用一條“—”做標準,表示“上”時,就在“—”的上麵畫條短道,表示“下”時,就在“—”的下麵畫條短道。
漢字中的數字是指事字。上右圖為甲骨文中的數字。
獨體指事:
合體指事:
三、會意字
會意字是把兩個或多個字或符號組合起來,表示一個新意思的造字法。
這是“從”字:一個人在前麵走,另一人在後麵跟從。
這是“比”字:兩個人並肩站立,似乎正在比較高矮。
這是“見”字,底下一個小人,上麵有一隻誇張的大眼睛,表示用眼睛“見”。
天空為什麼如此明亮?因為有日和月。日月合在一起就是“明”字。
同體會意:
步——表示兩腳前後相隨,行走。
森——“三”,虛指,形容多,樹木繁多,即為森林。
異體會意:
秉——由“手”和兩株“禾”組成,手握禾苗,即為拿。
益——又“水”和“皿”組成,容器內水過多,從中流了出來,即為“益”(“益”通“溢”)。
四、形聲字
形聲字由表音的聲旁和表意的形旁組成。這種方法可以便捷地造出許多字,是漢字發展的主流。
在甲骨文中,“雞”是象形字。後來,人們為它加上表音的聲旁“奚”,寫成“雞”字,成為形聲字。
從下表可見:用“木”作形旁的字與樹木有關;用“氵”作形旁的字與水有關;用“钅”作形旁的字與金屬有關,使人見字便能知其音、意。
五、轉注
“轉注”不是對單個漢字形體結構的說明,而是字與字之間的形義關係的一種類型。什麼是轉注,曆來眾說紛紜,沒有定論。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而“建類一首,同意相受”八個字又意義含糊,不十分清楚。因而後人理解時出現歧義。由於千百年來的說文研究專家們都還未能統一意見,爭論不休。清戴震、段玉裁認為,“轉注”即互訓,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彼此互相注釋。所以,“老者,考也。考者,老也”;就是說“老”就是“考”的意思,“考”就是“老”的意思。
六、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