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心得】
孔子說:“有些人立誌於真理,但又以自己穿破舊的衣服吃粗糙的食物為恥辱,對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議論的。”
【故事鏈接】
宋朝,有個很有名的清官包拯,世稱“包青天”,官至高位後,生活依然像做官前那樣儉樸。家裏人的衣服,用的東西,都與他布衣時完全相同,沒有一點變化。
包拯的長子包綬平時常與父親同僚的子弟交往,目睹這些人披金戴銀、錦衣玉食,漸漸地產生羨慕之心。
有一天,包拯見包綬悶悶不樂,便問:“綬兒,為父以前回家,總見你眉飛色舞、興高采烈,今日卻為何鬱悶?”包綬哭喪著臉說:“父親雖身居顯位,但衣食往往皆混同於普通百姓,致使孩兒難以立足於官宦子弟之中。孩兒今日參加一位同窗好友的生日宴會,因衣著寒酸而遭到別人的奚落!”
包拯聽後,十分震驚。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言傳身教多年的長子,竟擋不住官場奢靡風氣的侵蝕。不過,他既沒有發怒,也沒有反駁,而是把自己手抄的一本古聖賢言錄交給包綬,令兒子認真閱讀。
包綬急不可待地翻開第一頁,隻見上麵錄有孔子的話:“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包綬畢竟是包拯之子,自幼受父親高風亮節的熏陶,一直以儉為榮,以奢為恥,他聽過孔子的話,便能猛然醒悟。羞慚滿麵,急忙跪在包拯麵前認錯。
包拯見包綬知錯必改,心中大喜。為使包綬不再反複,當即揮筆寫下了“戒奢以儉,戒貪以廉”八個大字,命包綬裝裱之後,懸掛在醒目處,以便朝夕相伴,永誌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