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界銀行的目標及其業務活動
世界銀行的目標主要是幫助會員國戰後經濟的複興與發展,尤其是幫助發展中國家開發經濟資源,提高生產力水平,以促進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的長期平衡發展。其辦法主要是對會員國提供中長期貸款,資助其興辦特定的基本建設工程;提供經濟和技術谘詢;以提供擔保和聯合貸款的方式,促進其它方麵對發展中國家的貸款。到1984年6月底,世界銀行累計貸款總額已達1,015.65億美元,未清償貸款額約為371.93億美元。尤其近幾年來貸款業務發展很快,每年貸款額已超過120億元。1981-1987年累計達1037億美元。
世界行成立初期,貸款主要集中於西歐國家,用於資助它們戰後的經濟複興。1948年以後,西歐各國戰後複興主要依賴“馬歇爾計劃”,於是世界銀行貸款方向轉為主要對亞非拉發展中國家貸款,以解決其對開發資金的需要。帒款的重點項目,七十年代以前主要放在交通運輸(公路I鐵路、港口、機場等)和社會公用事業(電網、通訊。供水、排水等)這些基礎設施方麵。七十年代以來,用於農業和農村發展以及文教衛生等事業方麵的貸款比重逐漸加大,從六十年代占20%左右增加到七十年代占40%左右。
世界銀行的貸款主要是項目貸款,即對特定的工程項目提供的專項貸款,隻在“例外的情況下”,如由於受到自然災害或人為過失造成農業歉收或貿易條件驟然惡化等,才能提供非項目貸款,以幫助會員國渡過暫時的難關,維持其經濟繼續發展。1980年以來,由於貿易條件惡化、資本市場利率高漲、優惠貸款減少等原因,許多發展中國家麵臨嚴重困難,需要在經濟結構上進行調整,世界銀行提供了一種結構調整貸款資助它們,這也屬於非項目貸款。
“聯合貸款”是世界銀行與款國以外的其它方麵的貸款者聯合起來,對世界銀行資助的項目共同籌集和提供貸款資金。聯合貸款的合作者,包括各國政府、政府所屬外援機構、各種多邊金融機構。出口信貸機構以及私人金融機構。
世界銀行的貸款,因條件較嚴,通常稱為“硬貸款”。貸款利率較商業銀行利率稍低一些,1975年為年利8.5%,1980年為8.75%。1983年起改用可變利率,隨金融市場利率水平變動每半年作一次定期調整。1984年下半年利率為9.89%。貸款期限一般為10~20年,最長可達30年。世界銀行貸款條件規定:隻有會員國才能申請貸款;借款人可以是會員國政府、政府機構和國營企業,對私營企業貸款必須有政府擔保;申請貸款要有工程項目計劃,貸款的項目應確屬經濟上應優先考慮的重點項目;貸款必須專款專用,並接受世界銀行的監督。世界銀行貸款的發放有一套完整的嚴格的製度、程序和方法,通常要經過對貸款項有的選定、準備、評估、談判、執行和評價總結等六個階段,稱之為“項目周期”。
除了上述貸款業務外,世界銀行還開辦“第三窗口”貸款業務。這項貸款是1975年6月為解決發展中國家麵臨的嚴重資金困難而開辦的“第三窗口”貸款的貸款條件,介於世界銀行硬貸款與國際開發協會優惠貸款之間。即比世界銀行硬貸款條件寬,但又不如畫際開發協會貸款條件優厚。為了發放這項低利貸款,一些較富裕的工業國和產油國自願捐款設立了一筆“利息貼補基金”,由該基金付給世界銀行47%。尚利息貼補借款人,借款人僅支付硬貸款利息與貼補利息之間的差額。“第三窗口”貸款期限一般為25年,貸款額為10億美元左右。接受這種貸款的國家,是1972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於375美元的低收入國家。
世界銀行除貸款業務外,還有其它業務活動,如對會員提供技術援助、政策谘詢、擔任國際聯合貸款團的組織工作,以及與其它國際機構保持關係等。
四、國際開發協會
國際開發協會是附屬於世界銀行的一個專門對較窮的發展中國發放條件較寬厚的長期貸款的國際金融機構。五十年代時,隨著亞非拉地區新獨立國家的增加,世界銀行接納了一大批新的會員國這些國家經濟比較落後,急需外來資金幫助發展生產,但世界銀行的貸款要求條件高,而且利率高,期限短,不能滿足低收人國家的需要,因此,它們強烈要求建立一個能提供更優惠資金的金融機構。經過反複爭論,最後世界銀行接受美國提出的建議,於1960年9月24日正式成立國際開發協會,同年11月開始營業,會址設在華盛頓,
參加國際開發協會的會員國必須是世界銀行的會員國。截止1984年9月,協會共有會員國131個。會員國分兩類:第一類是工業發達國家和石油出口國,有22個;第二類是發展中國家,有109個。
國際開發協會名義上是一個獨立機構,實際上由世界銀行的人員經營管理。其正副理事和芷副執行董事也就是世界銀行的正副理事和正副執行董事。協會的經理、付經理也由世界銀行的行長、副行長兼任。兩者實際上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但兩者在法律上和財務上是相互獨立的。兩者的股本、資產和負債相互分開,業務分別進行,國際開發協會不能向世界銀行借款。
國際開發協會成立時,以會員國認股方式籌集了10億美元的法定資本。由於會員國認繳的股金十分有限,遠遠不能滿足業務的需要,1965年以來,先後有33個捐款國對國際開發協會補充了七次資金和一次特別拫款,共計395。34億美元。協會的資金來源中還有世界銀行從淨收人中轉撥給協會的贈款。到1980年底止,這類贈款累計已達15.43億美元。此外,協會本身業務經營的淨收人也是一項來源,
國際開發協會是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優惠開發資金的國際多邊機構中最大的一個。截止1984年6月底,協會累計向81個國家貸款336.54億美元,資助了1,398個項目。僅1984年財政年度內,就對四十四個借款國的115個項目做出了35.75億美元的貸款承諾。
國際開發協會的貸款因條件優惠,通常為“軟貸款”。貸款一般不收利息,每年隻收取認75鉍的手續費。貸款償還期為50年左右(包括10年寬限期),貸款的主要條件要求借款國必須是每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680美元以下的國家,重點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371美元以下的低收人國家。貸款一般須與特定項目相聯係,並常常與世界銀行的硬貸款混合搭配發放。貸款的使用須接受國際開發協會的監督。
五、國際金融公司
國際金融公司是附屬於世界銀行的又一個專門對會員國私人企業貸款和投資的國際金融機構。由於世界銀行的貸款是以會員國政府為對象的,如對私人企業貸款,也須由政府擔保,而且世界銀行隻能發放貸款,無權購買股票或進行其它種類有風險的投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世界銀行業務的擴展。1951年3月,美國建議在世界銀行下設立國際金融公司,專門對私人企業提供無須政府擔保的貸款和投資。這個建議經世界銀行同會員國政府協商後擬訂設立國際金融公司的報告,並送交聯合國大會和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討論通過,到1955年7月20日,有31個會員國參加了國際金融公司,認繳資本達2837萬美元,達到協定的最低限額,國際金融公司於是正式宣告成立。
國標金融公司的宗旨是:配合世界銀行,資助會員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私人企業使其獲得增長,以促進會員國,經濟的發展。它的主要任務是對會員國私人企業的新建、建和擴建等提供資金,促進外國私人資本在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和這些國家本國資本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