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民俗是指各地的民間風俗,中國的民俗由廣大華夏百姓創造和傳承,是一種包羅萬象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民眾的群體生活需要,其中包含了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文化,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延綿了幾千年的精神財富。

中國幅員遼闊,是一個民族眾多、文化大融合的古老國度。每一個民族都擁有自身的民族風俗特色,在千百年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態的民俗文化。民俗不是一種製度,卻比任何製度都深入人心。因為民俗深藏於人們的日常行為、常用語言和心理習慣當中,是一個民族內在存留的根深蒂固的文化精神的體現。任何民族都有獨特的風俗,同時,又因地域和時代的差異,同一民族也會產生不同的風俗。因此,民俗也不是一種固定形式和規範,它具有明顯的自我更新、自我豐富、自我整合的能力,會隨著各種因素的變化而發生改變。

一般說來,人們將廣大民眾賴以生存的時間與空間地域稱為“民間”,將自然條件下形成的行為規範稱為“風”,由社會文化條件造成的行為規則稱為“俗”。這樣一來,在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曆史悠久的客觀條件下,形成了“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的狀況。從中國的傳統節日到民間服飾、食物、工藝、建築、信仰等,各個民族和地域都有獨特的傳承,至今仍保留著明顯的個性化。

在當代網絡社會迅速發展的情況下,社會人口流動頻繁,網絡社交生活逐漸打破了傳統的以民族地域為主的社會交流模式。同時,外來文化影響巨大,西方的各種節日如聖誕節、萬聖節、感恩節等對中國傳統節日產生衝擊,而西方的飲食習慣、服飾習俗、建築習俗、作息習慣等,也都對民風民俗造成了嚴重的同化和消解,促使許多傳統習俗發生了重大改變。

因此,在文化日趨統一性的時代裏,我們更應該深入了解傳統民俗,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起源和精神內涵,將中華各民族的傳統文化、習俗發揚傳承下去。本書從民族風俗、節慶廟會、楹聯妙對、特色服飾、民居建築、姓氏生肖、圖騰信仰、曲苑雜技、武術舞蹈、傳統技藝、坊間傳說十一個方麵,介紹了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常識,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讓讀者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領略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