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古漢語工具書(1 / 1)

在了解一些漢語漢字的基本知識之後,我們閱讀古籍時,還要經常查閱一些工具書,也即是字典、詞典、典故類的工具書。下麵介紹其中最為常用的。

《說文解字》

我國現存最早的字典,東漢許慎著。作者創立了540個部首,按照形體相似或者意義相近的原則,將所收9353個漢字排列組織為秩序井然的係統。它所開創的以部首統帥漢字的字典編排法,又稱“部首檢字法”,一直為後世的字典所沿襲。作為一部字典,《說文解字》主要解釋字的形、音、義。它的體例是:一般先列小篆形體,然後進行說解;說解中先釋字義,次釋字形的構成,多數字還用“某聲”或“讀若某”說明其讀音。突出特點是:通過分析漢字的形體結構說明每個字的造字本義。《說文解字》是語言文字學的經典著作,曆代研究《說文解字》的人不計其數,形成了一門“說文學”,其中以清人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成就為最高。

《玉篇》

我國現存的第一部楷書字典,南朝梁顧野王著。是《說文解字》之後又一部大型字書,全書收22000餘字,采用的就是許慎所創設的編排方法,隻是部首略有調整歸並,分為542部。

《康熙字典》

成書於康熙年間(1662-1722)的禦定大型字典,收字47035個,是在《漢語大字典》編定之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由總纂官張玉書、陳廷敬主持完成。全書在明梅膺祚的《字彙》與張自烈的《正字通》二書的基礎上再加增訂。仍采用部首分類法,采用梅膺祚所歸並的214個部首,每字均列出《廣韻》等韻書的注音,釋義一般都同時引錄例句。《康熙字典》問世以來一直受到讀書界的重視,時至今日,它仍是閱讀古籍、從事古文化研究的重要參考書。新近重新修訂的《康熙字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對原版進行了大量增補與修訂,收錄漢字達57557個,比《漢語大字典》多。

《爾雅》

儒家的“十三經”之一,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書,是中國古代的詞典。作者不詳,產生於戰國末至漢初。書名“爾雅”的意思是:用近前的、統一的規範語言解釋古代的與各地方言的詞語。全書19篇,前3篇解釋普通語詞,編排方式是將同義詞排列在一起,最後用一個較通行的同義詞作解釋。第4至7篇解釋社會生活的名詞,包括稱謂詞,以及與居住、器物和音樂等相關的語詞。第8篇開始直到最後,解釋自然萬物的專名。此書實際上建構了一個自成係統的知識體係,從人際關係到日常生活,從衣食住行到山水景觀之物再到人類視野的生物。在這個知識體係中,自然知識占的比重非常大,所涵蓋的古代生物學的知識尤其豐富。所以,《爾雅》成為古代博物學家的重要典籍。

《辭源》

兼有字典、詞典、類書等性質的古漢語工具書。陸爾奎等幾十人編纂,1915年出版正編,1931年出版續編。以收古書上的詞語典故為主,又兼收百科知識詞條。1958年以來,開始對舊版《辭源》進行修訂。修訂時確立了與《辭海》、《現代漢語詞典》分工的原則,刪去原版中的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應用技術的詞語,專收古代文史的詞語及與此有關的百科詞條,1979年修訂本出版。該書字頭的排列,全依《康熙字典》的排列方法,分214部部首,以字係詞。字詞釋義,注重征引較早的用例,注重溯源。因此,是閱讀古書的基本工具書。

《廣韻》

全稱《大宋重修廣韻》,是北宋時代官修的一部韻書,由陳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韻書的基礎上編修而成,是完整保存至今並廣為流傳的最早、最重要的一部韻書。韻書是指按漢字的韻來編排的字典。《廣韻》一書收錄26194個漢字,分206韻,按聲調分為五卷。每個字均用“反切”方法注明讀音,按照字音對字義作出解釋,有的還引經據典,解釋得十分詳細。此書最大的價值在於記錄了從六朝到唐代(這時期,人們習慣稱之為中古時期)漢語的字音和字義,為後人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麵貌保存了完整而詳細的資料。因此,此書被視為古漢語專業的經典著作。

《佩文韻府》

清代官修的大型辭藻典故辭典,專供文人寫詩作賦時選詞和尋典之用的工具書。清張玉書、陳廷敬、李光地等奉敕編纂。全書收單字約1萬個,把單字按韻分為106部,每一字下標注讀音和較早的字義,下收尾字與標目字相同的詞。如在“上平聲七虞韻”下“珠”字頭,收錄了貫珠、宛珠、照乘珠、買櫝還珠、甓社湖珠等351個詞。每個詞均列出出處,如“宛珠”下引書是《史記》中所錄的李斯《諫逐客書》。為利於寫詩作賦,該書所收的多數字都有“對語”一項,收錄可供該字的對偶用例,如“珠”字下收有“虹玉”與“鳳珠”、“月鏡”與“風珠”等對例。此外,還有“摘句”一項,收有“波月動連珠”、“照乘走隋珠”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