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不計入正文……
開始創作,是為了迎合創世新出的星創獎,寥寥數萬字開篇不佳,不等簽約檔案回執傳回來,就棄筆不更,著實倦怠了一顆曾經奮發向上的心。
也是弄了幾本拙作,奈何無人駐足,三三兩兩的也就棄了,雖不能說是敝履,也不過頭腦一時發熱,用那十天半個月時間揮就幾個還算生動形象的人物,不想與世間主流迎合的文路。
將失敗推給無人賞識,隻不過是一顆曾經的文人之心透出的酸澀,還有近來工作各種不順,加之忙活本人結婚大事,諸事加身,活像舞台上無人關注自娛自樂的小醜,任手上數個小球翻得暢快,也沒有視線停留,如今,時來運轉,既不為金錢煩擾,又有大量閑散時間,總算可以理理頭緒。
寫作這東西,如果不是為了利為了名,又怎會這麼多人撲在上麵,搏殺的凶險。
大學時候,看貓膩大神縱橫慶餘年,每每看的心潮澎湃或者熱淚盈眶,及將夜,又細細體會詞句間的細膩情感,再到擇天記,已畢業,看之如嚼蠟,方才在諸事之間抽出點空來,總想弄些與眾不同的東西來,讓讀者喜歡,卻忘了閱讀本就是將精神食糧填塞給腦袋,讓情感隨糧食的美味程度激蕩。
我沒做出好菜,也沒做好品嚐者。
周圍的人,無論是十幾歲的還是五十幾歲的,都有捧著手機的習慣,刷微信,玩遊戲,看小說的大有人在,說明網絡文學這東西,未來的大方向仍舊是廣闊的,但創新思路不在。
有些同僚寫了自認為好的,卻被市場棄之如敝履,而被太多人循環咀嚼的題材仍然大放光彩,雖然這光彩也黯淡了許多。
人往往在踏入社會的前幾年成熟,我覺得自己已經熟透了,該繼續譜寫自己想看的東西,自己隔著多時仍能津津有味的文章。
當書蟲二十年矣,夠了。
蘇運同學的墊底神話,也該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