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曆經五朝、先後侍奉過十個皇帝而皆居宰相高位的馮道,無疑是封建時代的一個“奇跡”。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而馮道卻打破了這一“定律”,成為權力場上真正的“不倒翁”,無論從任何角度,馮道都是值得人們關注和研究的對象。

權力是封建時代人們爭奪的核心,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隻有深諳權力之道,才能成為權力場上的獲勝者。渴望權力和獲得權力始終是兩回事,“紙上談兵”者,難以掌握其精髓。更何況,有關權力的學問向來是十分玄奧的,又是秘而不宣的,人們要一窺全貌,察其竅要,實不是件易事。

作為權力場上的“佼佼者”,馮道對權力的認識和體悟當有“不凡之處”;作為權力場上“奇跡”的創造者,馮道的《權經》也必有“過人之見”。馮道對權力的闡釋當是他身體力行的結果,其實際意義應遠勝於局外人的“高談闊論”了。審視《權經》,這當是研探封建時代權力之秘的一條捷徑。

《權經》分“求權”、“爭權”、“用權”、“固權”、“分權”、“奪權”、“拒權”、“讓權”等八卷。作為專門研究權力的學問,它是係統而全麵的,囊括了權力的方方麵麵、各個要點,可以說是無一遺漏;作為中國古代唯一的“權力”專著,它的權威性和深刻性又是無人能比的,畢竟馮道不是在空談,他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了他不僅是權力的“理論大師”,更是權力的“行動大師”。

當然,封建時代的權力場上是很肮髒的,馮道之所以“不倒”,自有他的“肮髒”之處,這是毫無疑問的。反映到它的《權經》上,書中的一些觀點難免是“糟粕”,這是封建時代為官者固有的局限;為了保持本書原貌,注譯者在刪節的同時,做了必要的保留,人們一定要以批判的眼光審視之。

但是,無論怎樣,作為傳統文化的“經典”,馮道的《權經》還是有著巨大的研究價值,它對人們深刻認識封建時代的腐朽本質和社會現象,都是大有幫助的;它對人們深入探究封建時代的王朝興衰和人物心理,亦是有力的工具。

權力是封建時代最大的秘密,破解了它,其他的一切也許就迎刃而解了。

2008年9月

馬樹全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