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缺錢問題,林秀不得不挖掘自己的可支配資源。有一天,他閑來無事,遊蕩在街頭。在老城區的中心區域,存續著一片民國時期的市井建築群,青磚黛瓦的木結構房屋錯落有致地分布在蜿蜒的石板街周邊。因為時間久遠,如今已經十分破舊,隻有三三兩兩的老市民還固執地居住生活在這裏。特殊的建築形態和滄桑的曆史氛圍,反而吸引著人們來此踏訪攬奇。
穿行於狹窄的小巷,林秀發現有一處牆壁上貼著小廣告,上麵寫著“回收黃金、煙酒、購物卡,醫保卡變現”。林秀的醫保賬戶很少動用,他打開手機查了一下,醫保賬戶餘額有兩萬多元。這對此時的林秀來說,絕對是一筆巨款。他根據廣告上的手機號,搜索加了微信。對方是一個操著蘇北一帶口音的中年男人。對方說,可以幫助刷醫保卡,藥品由他回收,價格是藥房售價的六折。
基本談妥之後,林秀趕回家找出了自己的醫保卡,帶著身份證就去巷子的出口處等對方。一會兒,一位光腳趿著塑料拖鞋的禿頂中年男人,騎著一輛黑色的破舊電動車出現在接頭地點。雙方示意確認後,禿頂男讓林秀坐他的電動車,直接去藥房買藥。為了每筆消費金額不太大,接連找了幾家藥房。禿頂男想買的那種藥有的藥房也沒貨。有的藥房營業員跟他很熟,幫他組織貨源。禿頂男用電動車載著林秀滿大街快速穿梭,林秀唯恐遇見熟人感到尷尬,做賊似的好不容易做成了幾筆交易。
後來每隔個把月,又約了兩次,才把賬戶裏的近兩萬元變現了,林秀實際拿到的隻有一萬元左右。禿頂男把藥品轉售給他人,從中牟利,這是他的生存之道。而藥房增加了生意,也樂見其成。
誰承想,幾個月之後,林秀突然接到了醫保中心的電話,詢問他是不是最近頻繁地買一種藥物。在確認了情況後,對方通知林秀到醫保中心去一趟,要求配合調查有關情況。林秀忐忑不安地前往政務中心找到指定地點,到醫保稽查科找到了電話通知他的女科長。女科長禮貌地接待了林秀,並引導他一起走進隔壁的會議室,又通知了兩名工作人員參加談話。林秀看到會議室內有攝像頭對著會議桌一圈,談話過程是全程錄像。女科長首先說明,他們通過電子信息係統發現林秀的醫保賬戶異常,查看後發現頻繁購買一種藥物,超出了一個人正常的使用劑量。而且她還指出,這是一種精神類處方藥,隻有精神病患者才需要服用此藥。林秀聽了十分惶恐,後悔當初沒有深究藥的用途,現在知道作任何辯解都是無法自圓其說了。於是他隻好將自己如何經濟困窘,如何動用醫保賬戶坦誠相告,工作人員在筆記本電腦上認真做著談話記錄。談話結束後,讓林秀在打印出來的談話記錄上逐頁簽名。工作人員向林秀索要收購藥品的中年男人的手機號碼,林秀出於保護他人的“道義”,便說沒有保存手機號碼,隻提供了那人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