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前(一)(1 / 2)

作為一個正宗的90後,即使生在農村,田甜的生活過的還是相當不錯的,就如她的名字一樣。小的時候家裏條件不好,可是隻有她一個孩子,雖然生活拮據了點,但她擁有父母全心全意的愛。長大後記事了,家裏條件也比以前好了些,更是把小孩慣得沒邊,說風就是雨,一點不如意就各種發脾氣。再後來,小姑娘變成了大姑娘,去了市裏上高中,因為小公主的脾氣吃了不少苦頭,但也懂事了不少,十六歲那年,媽媽給她添了一個小弟弟,她偷偷的聽到了大人們說話,才知道家裏人因為她被人說了不少閑話。雖然改革開放使人們生活富裕了,思想也開放了,但那隻是對於城裏人,在田甜生活的小鎮上,重男輕女的思想相當嚴重,甜甜隻是運氣好,生在了一個對女孩也同樣重視的家庭裏。

雖然變成了懂事的大姑娘,但那麼多年的嬌慣還是讓田甜擁有一顆比普通女孩還要脆弱的心靈,即使對外表現的再怎麼彪悍,再怎麼漢子,也掩飾不了她愛哭和害羞的本性。當她知道家裏麵因為這麼多年隻有她一個女孩而一直被村裏人嘲笑時,田甜下定決心一定要出人頭地,讓那群當麵一套背麵一套瞧不起女孩的村裏人知道女孩子也是很厲害的。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原本成績一直不錯的田甜進入高三後成績直線下降,身材也開始發胖,身體也因為過度熬夜而變得很差,高考前幾天又被流行感冒的尾風刮到,高考的時候昏昏沉沉,都不知道自己寫了些什麼,下了考場她一直都裝作自己很開心的樣子和同學笑著聊天,等回到家後就一個人躲在被子裏哭的個昏天暗地,出來後又裝作沒事人一樣和他爸鬥嘴,他爸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說話那是相當的戳人心,小姑娘和他吵完架後回房甩上門又狠狠的哭了一場。

後來高考成績出來了,考的比她想象中的好,可是在她那個班裏也算墊底的,要知道學校為了追求成績將學生分成了三個等級的班,一等兩個班,二等六個班,三等20個班,她就是那少之又少的一等生之一。班裏56個人,50個人上了一本,餘下六個沒上一本的已經有四個選擇複讀,一個選擇出國,隻剩下她猶豫不決,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其實她心裏麵門兒清,平時對外表現的再怎麼實心眼,直脾氣,心裏麵還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她知道自己的家人自從弟弟出生後就沒有以前那樣對她上心了,而她那個最寵她、最喜歡小孩子的爸爸變化是最大的,在弟弟沒出生前,她爸爸的日子是得過且過,守著自己家裏的一畝三分地,有生意就做,沒生意就睡覺。弟弟出生後,爸爸就不辭辛苦的去學新手藝,回來後天天起早摸黑的出去做生意,家裏麵的條件也越來越好了。她知道爸爸媽媽還是愛她的,隻是這份愛被弟弟分出去了一大部分,父母偏愛幺子,更何況是盼了十幾年的兒子。她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情況,因為一直以來成績都很好,爸爸對她的期望也很大,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這次高考失利後,父母沒有給她任何建議,什麼都讓她自己做決定,她知道爸媽已經對她失望了,爸爸也開始對著三歲不到的弟弟念叨讓他好好讀書,將來考上京大華大。經過半個月的掙紮,她最後決定不複讀,一方麵是因為她知道自己心理素質不強,承受不了複讀一年的壓力,搞不好到最後考的更差;另一方麵她也希望能夠向爸媽證實自己,即使上的大學不好,到最好也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因為心裏掙紮的時間太長,等她做好決定時,誌願填報已經開始了,她谘詢了上過大學的幾個親戚,再結合網上對這些學校的評價,最後選了幾個外省評價不錯,錄取分數線也不是很高的二本學校。結果到誌願錄取結束,都沒有一個學校錄取她,小姑娘還是太天真,不知道什麼叫做排外,什麼叫做本地保護,最後的最後,在無奈之下,田甜補錄了誌願,上了本省一個不算好也不算壞的二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