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2日星期四

天氣很好。紅山市的藍天透著宇宙的深藍,抬頭看去都眼暈。

早上,沒做瘦肉粥,丹丹要吃用氽羊肉剩下的湯煮的麵,我不會做手工麵條,隻能煮了掛麵,三口人一起呼嚕著吃麵。媳婦兒吃了小半碗,女兒吃了半碗,我吃了一碗,有點鹹。

上午,把孫總的車開到單位,放在這裏比小區要安全。小區雖然有監控,可是真的被刮、劃嘍也得挺著,報保險什麼的也行,可真的出了麻煩也說不過去。下體檢通知用掉了半個小時,每個退休職工打電話打了一圈兒,也有個別老人有微信的,在微信群裏發個信息,還是比較方便,而有的老人連電話都接不通了。這種的還得找單位住的近的同事去家中通知。剩下的時間,雖然還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可是因為不像前幾天折騰養老保險那樣忙,所有就偷閑了,研究新書的事兒。

新書已經醞釀了好久,一直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的題材,這才是最頭疼的事情,寫了七本書過來,一直撲街,撲的都不敢再寫了,可我真的喜歡寫。那就寫。新書的題材準備跟風,卻又不完全相同,已經有了主線,開始籌備大綱,預計一周後提交給美女編輯大人。

……

黃金二十年

每個人都擁有這段黃金的二十年,有的人飛黃騰達了,有的人沒什麼變化,有的人煙消聲沒。

從今天開始,準備以回憶,用第三人稱的方式,寫出我從進入軍校那天開始的二十年人生。

如果說每十年是一個階段,每五年是一個層次的話,這兩大階段四個層次裏,我的人生軌跡是這樣的,四年軍校生、五年參謀、四年主管、六年小科員。生活軌跡同樣波瀾不驚。三年戀愛,三年自由時光,十年育女成家。軍校、部隊、靶場、賽場、施工場、大江南北十幾個城市穿梭,身邊來來去去無數個好戰友、好領導、好同事。也走走留留的經曆了很多得得與失失。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會變相處理一些敏感話題。所以在書裏,朋友們能找到的信息不會有負能量方麵的傳播,特別提醒。

……

1997年8月25日。

蒙南某縣級市的火車站。

楊建軍和潘振國一起要在這裏轉車去BJ這個車站距離兩人的家鄉四十公裏遠,兩人剛剛下了冒黑煙的黑皮車,鼻孔裏還有那濃濃的煤煙子味兒。

楊建軍,縣一中畢業,壓線提前錄取,一分都沒多。拿到體檢通知的時候,還以為是騙人的。好在班主任李景老師鼓勵,老爸親自帶著去省城,曆一周的辛苦,又體驗又麵試的,成功拿到了那張紅色的錄取通知書。就連他自己都沒想過,這輩子會穿上軍裝。

潘建國,縣八中畢業,八中不是排序,是地名的簡稱。個頭中等,說話就笑,體格和楊建軍差不多,普通的農家孩子模樣兒,不過和楊建軍比起來,透著一股子靈動性。

下了車,楊建軍尋了個台階坐下,等著兩小時後從丹城開往京城的火車,眼神兒不知看向哪裏,心裏想著,軍校——到底是個啥樣子?忐忑著。

潘建國走走轉轉的把火車站兜了個圈兒,買了盒煙回來,抽出一支遞到這個新認識的老鄉麵前。

楊建軍搖搖頭。

“不抽?”

“嗯。”

“好同誌啊!”

楊建軍笑笑。

其實,是之前的人生裏,連吃飯的錢都不足,還哪有閑錢買煙?

所以,對楊建軍來說,能考上一所吃飯不用花錢的學校,這他麼就是進了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