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名震四方(1 / 2)

自南逃以來,袁術先被汝南士族抵製,後又被曹操征討,如同喪家之犬一般四處逃竄。

走投無路之下,袁術幹脆一不做二不休,集全軍之力猛攻壽春,斬殺太守周昂,強行霸占九江郡。

好不容易在虎狼環伺的江淮之地站住腳跟,丹陽太守周昕、揚州都督劉繇便率軍殺到。

數萬聯軍以名聲在外的丹陽兵為首,一路勢如破竹,殺得袁術節節敗退。

還沒捂熱乎的九江郡,轉眼就丟掉了大半。

窮途末路之際,冀兗幾州的混戰在揚州掀起一陣作亂之風,劉繇為保治下安穩,不得不撤軍平叛。

劉繇的大軍一走,兩千丹陽兵雖個個勇猛異常,卻也奈何不得人數占優,又仰仗城池之利,隻守不攻的袁術。

恰逢此時,王審知在丹陽、豫章、會稽,三郡接壤之地占山稱王,短短半月就將麾下人馬壯大至數千人。

得知此事的周昕,唯恐王審知趁機北上,劫掠丹陽。

一番衡量,最終決定放下為兄報仇的打算,率軍回訪丹陽。

周昕前腳剛走,袁術立馬揮師南下,輕而易舉的重掌九江。

數次麵臨險境,又數次陰差陽錯,絕處逢生的經曆。

不僅讓袁術將自己視為上蒼眷顧之人,心中積壓的陰霾一掃而空。

還讓其對奪回南陽,一雪前恥之事,信心大增。

全然不顧麾下官員反對,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放棄丹陽,轉攻汝南。

彼時的曹操因張邈之死,本就對占據汝南興趣不大,加上忙於瓜分青州,防衛袁紹和呂布,更是無暇顧及其它。

故意而為之下,袁術輕輕鬆鬆便拿下了汝南南部諸縣。

創此功績,袁術自信心爆棚,越發目中無人,剛愎獨斷。

若非臨近年關,不宜動兵,甚至想一路橫推,直取南陽。

即便無法付諸行動,他也沒有閑著,轉而派出說客前往長沙。

以協助抵禦劉表、接管豫州為條件,勸說昔日下屬孫堅。

於年關之後,組建十萬聯軍,北上攻打江夏、南陽。

一開始,孫堅對此自然嗤之以鼻,甚至有些懷疑,袁術是不是得了失心瘋。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

目睹十州沉浮,又遲遲未能奪回益陽、拿下江夏的孫堅,早已不是此前那般狂妄自大。

經過說客的勸說,又和麾下眾將一陣商議,他的想法終究還是出現了動搖。

當初他正是因為徐言許下的承諾,才會選擇作壁上觀,得罪劉表。

眼看著一年都快過去了,南陽、巴郡兩地的駐軍始終沒有動靜不說,徐言更是始終生死未卜。

而今,劉表雖仍和馬殷相互拉扯,但隻要沒了徐言這個威脅,鎮壓叛軍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一旦滅了馬殷,劉表的下一個目標必然是孫堅。

孫堅若不提前找到盟友,僅憑長沙和半歸附的桂陽,以及豫章北部數縣。

就算能夠擋住劉表的進攻,自身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反之,若能尋得一可靠盟友,即便無法逆轉形勢,趁機壯大,也可借助盟軍之力,保全自身。

而袁術雖然不怎麼可靠,卻也是目前唯一的選擇。

畢竟,以孫堅的出身和實力,遠的大勢力看不上他,或將他視作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