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糾結取舍,最終也隻能在宛城和小命之間,選擇了後者。
打定主意之後,袁術又想到之前為了做好和徐言打持久戰的準備,幾乎將整個南陽都搜刮了一遍。
此刻宛城之中的錢糧財寶可謂堆積如山,眼下卻沒有轉移的時間。
要說放棄城中的十幾萬新兵和數十萬百姓,袁術尚且能夠靠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來說服自己,但要將這些好不容易收刮來的錢糧拱手相讓,他實在心有不甘。
於是,袁術略作思索便直接拍板,命令臨陣脫逃的楊奉戴罪立功,率領一萬守軍燒毀城中糧倉府庫,以此阻攔追兵,為主力大軍爭取撤退的時間。
好不容易才從火海之中死裏逃生,現在又被袁術當作墊後的炮灰,楊奉對此雖心有不忿,但並未流於表麵,隻是在心裏開始謀劃退路……
安排好一切之後,袁術也不再猶豫,當即便帶著一眾官員和駐守內城、北門的數萬守軍,由北城門踏上了逃亡之路。
先一步領命離去的楊奉則帶著一萬守軍,奔向了就近的幾座寶庫。
不過,楊奉此行並非要按照袁術的命令,將分布在城中各處的二十幾座府庫付之一炬,而是要搬空其中的幾座寶庫,然後帶著這一萬人馬另謀出路。
畢竟,袁術坐擁二十多萬大軍和南陽這塊寶地,卻還被徐言打得抱頭鼠竄,節節敗退。
跟著這樣的無能之主,短期吃吃喝喝沒問題,但要想在亂世之中長久安身,唯有提高自己的身價,投身到更大更強的陣營。
對於楊奉來說,眼下便是一個絕佳的機會,隻要有錢有人,必然會有大把勢力想要將他拉上戰船,到時他就可以趁機抬價,為自己爭取到最大的好處。
可惜,想象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酷。
就在楊奉忙著搬運財寶,暢想未來之時,即將攻破東門的蕭摩訶見到前來支援的柴榮,毫不猶豫的抽身調頭,率領麾下將士快速繞行至人去鏤空的北門,完成了對宛城的合圍。
得知消息的楊奉頓時就被嚇了一跳,意識到自己的後路被截,他也顧不上其它,當即便率領麾下的一萬守軍殺向了北門。
畢竟在他看來,張任麾下兵力最多,占領南門之後必然會分出一部分人馬支援其它幾門,而趙雲率領的川軍死騎又太過強悍,所以隻有從北門突圍的幾率最大!
盡管分析的頭頭是道,但楊奉卻不知道,蕭摩訶表麵不顯山不露水,一身宗師戰力卻不輸趙雲多少。
而他也用自己的性命,再次警醒世人,徐言麾下的猛將,不可小覷!
就在楊奉被蕭摩訶一箭了解的時候,城內其它地方的戰鬥也很快接近了尾聲。
麵對張任、趙雲兩人用十餘萬大軍築起的人牆,大部分都還是第一次打仗的守軍,隻是象征性的抵抗一下就立馬扔掉了手裏的兵刃。
至於那些負隅頑抗的人,在被逼入內城,發現袁術早已跑路之後,心灰意冷的他們也都選擇了棄械投降。
宛城之戰到此,也算有了結果。
徐言率領的功城大軍,再次以千餘人的傷亡,打出了奸敵近兩萬,納降七萬有餘的輝煌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