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這場大雨來的快,去的更快,僅僅一夜過後,烏雲散去的天空就再次恢複了清明。
睡眼惺忪的百姓相繼走出家門,三五成群的議論著昨夜的喊殺聲到底來自何處。
雖然最後都沒能得出結論,但卻有百姓發現,司徒、司空、京兆尹、長安令等十幾位朝中官員的府邸,突然圍滿了禁軍,而且越是靠近城門就越能聞到一股刺鼻的血腥味。
參加朝會的官員同樣有些納悶,文武百官為何會一下子缺席了十多位,就在他們心生好奇之時,郭宇拿著一份詔書徑直來到了皇位前。
“陛下詔曰
司徒王允,突發舊疾,已於昨夜不幸離世,朕決定閉朝五日,以慰哀傷。
太尉黃琬,為漢室殫精竭慮,朕甚感欣慰,然其頭疾之症已入膏肓,恐將耽誤政事,主動要求提前致仕。
朕雖不舍,但實在不忍黃卿過於操勞,特封其為平陽鄉候,食邑一千五百戶,入西蜀學宮尋醫問藥,頤養天年。
司空楊彪,自詡忠誠漢室,然位居三公卻少有建樹,著其居家反省,未得朕令,不得出府!
京兆尹趙溫、長安令趙普…禁軍校尉王鬆、西門校尉林飛,武榜十七名陳廣、二十五名張勇…五十名李通,未得召見,擅闖皇宮,按大漢律令,著其鬧市斬首,示眾三日!”
宣讀完詔書後,郭宇便不再多言,邁著輕快的步伐離開了殿內,而回過神的朝中官員則直接炸開了鍋。
“一夜之間,三公之位盡失,五十餘位官員將領、武榜翹楚身首異處,昨晚的長安到底發生了什麼?”
“吾昨夜隱約聽到北城門方向有喊殺聲,莫非這些人是想趁著長安空虛之時,謀逆造反?”
“對對對,吾也聽到了,不僅北城門,西城門和皇宮方向都有喊殺聲。”
“老夫勸你們最好不要自作聰明去揣摩陛下,既然頒下詔書,咱們聽著就行…據說哪位快要回來了,這長安的天也該變一變了……”
年老官員一語中的,議論紛紛的一眾文武立馬閉嘴,轉身離開了未央宮前殿。
隨著這些官員的離去,趙溫等五十餘人也被押到了鬧市口。
區別於膽戰心驚的朝中官員,前去看熱鬧的百姓並沒有懷疑劉協給這些人定下的罪名,大罵活該之後,轉眼就將昨夜的喊殺聲置之腦後,開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長安逐漸恢複平靜的同時,潼關和蒲阪兩地的戰事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蒲阪東城樓,趁著敵軍退去的間隙,鏖戰數日的守軍趕忙找了個地方閉目養神,同樣筋疲力盡的徐晃則仍舊手持長斧扶牆而立,不敢有絲毫鬆懈。
退守蒲阪的這些天,文醜的兩萬大軍發起了數十次進攻,雖然都是以襲擾為主的佯攻,但無人敢保證,車輪戰的下一場還會是佯攻。
蒲阪城雖小,但依舊有四個城門需要防守,兩萬多兵馬分下來,一個城門就隻有五千多人。
文醜一旦對某一處城門發起強攻,身為主將的徐晃隻能前去救火。
屆時,其他三門的敵軍必定會群起而攻,早已被搞得心力交瘁的守軍,又如何能擋住以逸待勞的文醜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