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未雨綢繆(2 / 2)

最為離譜的便是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居然打著中山靖王之後的大旗,成功從徐州刺史陶謙的手裏,討來了彭城太守一職!

僅憑這些消息雖然還無法證實,那些被淘汰掉的時代天驕全都會來到這個世界,但至少能夠說明,徐言的猜測絕非毫無根據的杞人憂天。

倘若以後華夏英靈殿選中的君王能臣,不管淘汰與否都將降臨世間,那他們必定會將本就混亂不堪的大漢攪得天翻地覆,而徐言往後的爭霸之路也將變得困難重重。

這樣的局麵絕非徐言所願看見,可他始終沒能想明白華夏英靈殿這麼做的目的,最後隻能將其歸結為對自己的一種考驗,而今的五選一便是他對這場考驗的初次試探。

在徐言看來,李嗣源這種雄才大略之人,往往存在太多變數,而楚國馬殷雖有治世之能卻也不過一州之地。

除此之外,徐言就隻剩下三個選擇,通過三人的生平紀要可以看出,敬翔更擅長於出謀劃策,王樸大器晚成,四十多歲才入仕為官,輔政不過數載就猝然離世。

用二十萬信仰換一個不知道能活多久到王樸,這買賣顯然有些不劃算。

相比之下,柴榮在位雖然也隻有六年,但卻可以在徐言製訂未來規劃時,給出絕對性的意見。

畢竟柴榮出身望族,帝位也是名正言順的繼承自後周太祖郭威,登基之後更是勵精圖治,內外兼顧。

此等明君英主,若能在短暫的生命裏做到忠心耿耿,盡職盡責,徐言自然會以誠相待,並且以後都無需再為異族或者君王的身份畏手畏腳,完全可以根據需求隨意召喚。

即便柴榮最終還是產生了自立山頭的想法,徐言也有信心在發展壯大之前將其連根拔起,然後再老老實實的接受華夏英靈殿的考驗。

用一國之君和一方安定來換一個答案,這要是被旁人知曉,肯定會忍不住大罵一句‘瘋子’。

殊不知,自從徐言踏上了這滿是荊棘的爭霸之路,趨利避害四個字就已經深深刻入了他的骨髓。

若非事事講究未雨綢繆,他也不能在短短三年間,打下如此大的地盤卻未曾一敗!

對於今日做下的這個決定,他依舊堅信自己絕對不會後悔……

從華夏英靈殿離開後,徐言並未在藏書閣頂層久留,而是在不同樓層的幾間靜室中,先後和諸葛亮、龐統、徐庶、法正等人進行了一番交談。

這些未來的後起之秀都還隻有十來歲,正是精力最為旺盛的年紀,若不讓他們趁機多學些領域之外的知識,豈不浪費了這一身的天賦?

於是乎,在徐言的刻意引導下,剛滿十歲的諸葛亮興致勃勃的研究起了戰陣,十二三歲的龐統、法正主動找到張靜修習道門奇技,剛及弱冠的徐庶則開始跟隨蒲元學習鍛造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