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五年變革(1 / 2)

離開雒陽後,徐言先是南下荊州,後又西進益州,一邊搜尋武技增強實力,一邊經商行善結交名仕。

一路走來雖然充滿危機,但收獲也同樣喜人。

兩年間,徐言不僅在武道上連連晉升,還靠著經商賺取的錢財組建了自己的關係網和班底。

除此之外,還在兩地經曆了不少的奇聞異事。

比如,本該天災不斷的大漢疆域開始變的生機盎然;一成年男子徒手舉起千斤巨石…

這些變化在世人看來簡直就是神跡,也不知是誰帶的頭,人們直接將其歸功於一直未曾消散的黑洞。

不過,徐言卻是能大概猜到,這應該就是後世小說中常提到的‘靈氣複蘇’

雖不知這是否和自己有關,但徐言卻是知道,若真是靈氣複蘇,那他就必須在追求自身強大的同時,靠著‘搶人計劃’占得先機。

所以離開雒陽的兩年,徐言一直在打聽關於三國名將的消息,奈何他前世對這段曆史的了解有限,總是因為不熟悉名將的出生地、自身家世不足等原因,沒能取得太大成效。

為了改善這一窘境,徐言便想到發展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地。

這樣不僅能在亂世擁有一席之地,他日發展壯大也能吸引更多的名將大才,更好的生存下去。

一番斟酌之後,徐言最終決定入駐漢中郡治所-南鄭。

之所以選擇漢中,除了對前世生活過的蜀地較為熟悉外。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劉協登基這些年,大漢不僅沒能如人們期盼的那般走向太平,反而因董卓的橫征暴斂變得雪上加霜,導致大漢疆域再次變得叛亂四起,民不聊生。

三輔之地的百姓也因此紛紛出逃,湧向了相對太平的西南方,而漢中便是他們南遷路上的必經之地。

徐言隻要能留住這些百姓,再加上漢中的地理優勢。

待到天下大亂之時,他進可取三輔,退可奪蜀地,再不濟也能像張魯那樣當個土皇帝。

而此前的南鄭因為太守蘇固能力平平,使得本地世家成了南鄭乃至整個漢中的實際掌控者,治下百姓雖然不用經曆戰亂之苦,但也同樣倍受壓迫。

徐言初入南鄭,靠著這些年的積累和一些後世的先進理念,僅僅半年便異軍突起,迅速在當地站穩腳跟。

等本地世家反應過來的時候,他早已通過私下運作,成功就任郡丞一職,並開始以蘇固的名義調控糧價施惠於民,同時組織流民開墾荒地。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明爭暗鬥,徐言如今在南鄭已經擁有了相當高的話語權。

雖然因此成為了本地世家的眼中釘肉中刺,但百姓對他卻是感恩涕零,讚不絕口。

唯一讓徐言感到遺憾的就是,他的武道境界自從突破至武師巔峰就再未有所精進。

傳統修煉中,武者通過龜息吐納在丹田中形成真氣。

而徐言修煉的無名心法則是一種直接將天地靈氣融入丹田。

這種修煉方法的效果雖然與前者無異,但修煉速度卻是極快,即便是錯過最佳修煉年齡的徐言,也隻用幾年時間就取的了常人數十年,甚至一輩子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