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結語(1 / 1)

傳統農業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提供農產品的供給,而現代農業的主要功能除了農產品供給以外,還具有生活休閑、生態保護、旅遊度假、文明傳承、教育等功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成為人們的精神家園。與傳統農業以自給為主的取向和相對封閉的環境相比,現代農業是農民的大部分經濟活動被納入市場交易,農產品的商品率很高,完全商業化的“利潤”成了評價經營成敗的準則,生產完全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市場取向是現代農民采用新的農業技術、發展農業新功能的源泉。現代農業在突出現代高新技術的先導性、農工科貿的一體性、產業開發的多元性和綜合性的基礎上,還強調資源節約、環境零損害的綠色性。現代農業的發展階段一般包括準備階段、起步階段、初步實現階段、基本實現階段、發達階段。現代農業園區作為農業技術組裝集成、科技成果轉化及現代農業生產的示範載體,是我國新階段推進新的農業革命,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加速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進程,最終要依靠農業科技的進步與創新。

農業科學技術創新是農業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動力。進入21世紀以後,我國農業生產技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也麵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豐富和完善現代農業栽培技術和耕作製度,大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充分實現農業資源的高效、節約和環境的可持續性,是實現中國糧食安全戰略和農業現代化的根本措施,這就要應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成果武裝現代農業生產。為此,通過分析現代農業發展的特點,明確推動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重大理論和關鍵科學問題,並對農業科技發展的方向、領域及技術政策進行戰略調整,按照先進性、關鍵性、基礎性、實用性等原則,堅持引進與自主開發並重的原則,優先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急需的技術,進而增強我國農業科技的實力,推動我國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