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女人愛廚房(家庭篇)
經營一個企業,一個家庭,一份情感,都需要時時革新、創造,在不斷變化中求得發展,尤其是情感,隻要你留心去發現,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成為鏈接的方式,這些連接的方式是一種被定時的鬧鍾,在雙方麻木的時候叫醒雙方的幸福,所以,把幸福叫醒的鬧鍾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新名詞:“預謀失身”“感情放風”“感情走私”“感情缺氧”“感情陀螺”“泡沫感情”“無限情感”。
作為一個家長如果總是拿自己的學習成績去比孩子的成績,總拿自己的獎狀去衡量孩子的行為,那麼你就會發現孩子會離你的希望值越來越遠,自暴自棄的孩子就是這樣比出來的。
一味埋怨的人怎麼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什麼時間才能走出這個誤解的心理怪圈。讓別人不要超載地擔著這個不屬於他們應該擔著的責任。
被人忽視的兒童用做壞事的方式來贏得大人的重視。
不管一個人的年齡有多大,你都應該時時刻刻問你自己,你虧待誰,你還有多少事情沒有做,你還應該去做些什麼事情。你給你的媽媽洗過腳嗎?你拉過你父親的手嗎?他們的生活條件有你好嗎?如果你想了,你才成熟了;如果你做了,你的兒女也會做。
一個幼兒將自己手中的奶瓶塞在一個大人的手裏:“給你吃”。一個大人卻不敢把自己手中的金錢塞在幼兒手裏:“給你用。”不是因為幼兒太懂事,而是因為大人太不懂事,因為大人不會去吃幼兒奶瓶的奶,幼兒也不會去用大人的錢。
不是嬰兒害怕大人,而是大人害怕嬰兒,如果想要和嬰兒溝通就得站回到嬰兒的角度和高度,因為人往高處走容易,往低處走難。所以弱小有時也能戰勝強大。
家長的稱呼困惑我已經很久了。當一個未成年人需要監護時,家長是法定的義務人,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當一個人進入成年完成學業走進社會的時候,他已經成了一個完全意義上的行為能力人,他完全有能力處理個人行為和因個人行為導致的一切後果。可在生活中有多少家長不去幹涉子女的行為,也許家長的文化程度隻有小學,或者中學。如果一個小學文化的家長總是用家長的權利去限製他受過高等教育的子女,子女也會為了孝順家長而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那麼教育又有什麼實際意義呢?當一個人到中年時,上有老、下有小,他會從一個被家長限製的子女變成另一個家長,他也會行使他的家長權利,用他的經驗去限製他的子女,一代又一代這樣生活著,其實真正扼殺自己子女創造力的人是家長。
有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是由那些沒有受過教育的人用血汗灌溉成才的,然後用他的智慧、才能、價值觀去衡量那些沒有文化的人,然後指責沒有素質,然後抱怨沒有品位,然後他們的居住條件就有著天壤之別。又有誰能從簡單的表麵狀況上得出這樣的結論呢,隻有兒女欠父母的,沒有父母欠兒女的情。
如果你從小生長在一個背景不好的環境中,使你情緒上的偏激和觀念上的狹隘成為了一種習慣,那麼你千萬不要用你的習慣漠視你周圍的人和壓製你周圍的人,不要試圖用你的習慣去感染你周圍的人,那樣你會很委屈的,你的委屈會將你身邊的人嚇跑的,不管是你的什麼人。
為什麼人要生活在自己為自己設置的精神病院裏,得不到時痛苦,得到了又輕易地失去了更痛苦,自己把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弄丟了,躲避痛苦,懲罰自己,成了一生唯一的選擇,人的一生不該忘記的,誰也無法忘記。
誰不想在愛中去體驗自己的人生,去釋放自己的個性心情。戀愛是兩個人的事,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又有幾個人能做到不讓自己的親人介入到自己的婚姻中去,又有誰能真正明白,婚姻不但是兩個人的結合,還是兩個家庭的結合,也就是婚姻的附加條件。如果能滿足婚姻的附加條件,那麼就可以在愛的圍城裏得到愛的回報,愛的滋潤。
你的每一天都是這樣開始的,你有什麼樣的心情,就會體驗什麼樣的生活。生活的每一天不在乎你是怎樣過的,而在乎你是怎麼樣設計每一天的,你就是你自己的設計師。
千萬不要讓你身心不健康的事掌握著你。凡是讓你身心不健康,不快樂的事統統都見鬼去吧!隻有掌控好自己的邊界,才能經營好自己的健康。
那些將自己的快樂置身於燈紅酒綠之中的人,就等於用自己的一寸長的嘴將自己七尺長的身子一口一口吃掉的人。
生命隻有嫁接到精神上以後才有價值,有了切入點才有了新的創造,創造是人活著唯一的理由。
一個女人已經習慣了對男人說:“你要是有能力掙100萬元給我就好了。年輕時無能,中年時你還無能,現在老了,看來沒指望了……”男人說:“如果能掙100萬,那我的老伴還能是你嗎?”
都說女人是弱小的象征,可母親卻是最偉大、最堅強、最無私的代表。她穿上職業裝的端莊,穿上家居服的溫柔,她用她的各種角色去完成著各種不同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