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世界上最偉大的士兵(南昌戰役)(2)(2 / 3)

七十四軍現在就麵臨著這個問題。如果孤軍出擊,很可能遭致奉新日軍的迂回包抄,何況他們本身還得分出相當多的兵力來駐守高安。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俞濟時決定隻抽出一個團支援一六九旅對萬壽宮的攻擊行動,主力則在高安、祥符觀趕建防禦工事。過後不久,羅卓英調來部隊接防了高安方麵的部分防務,但友軍的軍事行動仍未有太大起色,奉新方麵的威脅也因此始終得不到解除,七十四軍主力隻能繼續在原地進行警戒。

俞濟時的顧慮並非無的放矢。5月3日,日軍一〇六師團自奉新進入高安北翼,他們先用少量部隊吸引五十八師的注意,繼而以兩個聯隊的力量猛攻五十八師與友軍的接合部。五十八師三四三團陣地被突破,前沿的兩個連在沒有接到上級命令的情況下便撤了下來。

失守陣地,擅自撤退,這在七十四軍內部都是非常嚴重的事,而且高安一線也受到了直接威脅。五十八師師長馮聖法立刻下令槍決了那兩個連的連長,並通過反攻將日軍重新逐回奉新。

就整體而言,反攻南昌,是以輕裝備部隊對重裝備且已預作設防的敵軍進行攻堅,自這一作戰意圖產生之日起,就注定會遭到失敗。5月9日,贛江以東的第三戰區進攻部隊潰敗下來,蔣介石這才下令停止反攻,撤出戰鬥。

戰役失敗不是七十四軍的責任,他們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已經做到了最好。反攻戰結束後,七十四軍有功將領均受嘉獎,俞濟時因指揮出色獲頒華胄榮譽獎章。

國民政府所頒獎章,大多數在抗戰前頒發,抗戰結束後也頒發,唯有華胄獎章是專門為抗戰中的有功官兵所設,獲獎者不是在抗戰中戰功卓著的戰將就是特別勇敢的士兵。

除獲得華胄獎章外,俞濟時還得以升任第十集團軍副總司令,這就為王耀武繼任七十四軍軍長留下了位置,但雙方的交接班並沒有馬上得以實現。

有的上司在得到提拔後,出於各種原因對保舉副職接替自己並不積極。比如七十九軍的夏楚中在由師長升任軍長時,軍令部讓他保薦一個人接替師長職務,正常情況下,夏楚中應該保舉的是副師長王甲本,但他一心想讓湖南益陽同鄉來接掌老部隊,所以遲遲不予推薦。

俞濟時和王耀武之間當然不存在這種問題,俞濟時早就視王耀武為繼任的不二人選,他所擔心的隻是王耀武可能控製不住部隊。

俞濟時當七十四軍軍長,以他黃埔一期的個人資曆和戰績足以彈壓住下麵的師旅長。淞滬戰役時犧牲的旅長吳繼光早先在九十八師任職,跟上司鬧得不愉快,接著才投了俞濟時。後來他再碰到過去老部隊的同事時叫苦不迭:“當初該聽你的勸告,還是留在九十八師好。俞濟時太厲害了!”

越是戰鬥力強的部隊,越是人才濟濟。上司如果不厲害一點,下麵有的是跟你搗亂的人,你就等著被架空吧。當然要想真正在軍隊裏立住腳,關鍵還是要有底氣。王耀武雖然也戰功赫赫,但他隻是黃埔三期生,而七十四軍內部別說黃埔三四期的比比皆是,就是黃埔一二期的也不乏其人。在以黃埔學生為骨幹的國民黨中央軍體係裏,黃埔資曆可不是一般的重要。有的部隊甚至就是按黃埔期別來授職的,基本上是三四期的任營、連長,一、二期的任旅、團長。

再者,七十四軍的三個師裏麵,除了五十一師是王耀武的基本部隊,王耀武在這支部隊裏算得上根基深厚、一言九鼎外,其他五十七師、五十八師皆師出旁門。五十七師還好,師長施中誠沒有黃埔資曆,且是雜牌將領出身,隻要用之得法,駕馭不難。最大的問題主要出在俞濟時自己帶出來的五十八師上,該師師長原由副軍長馮聖法兼職,後由陳式正專任。陳式正籍貫浙江奉化,和俞濟時還是黃埔一期的同學,照資曆他也完全有資格被提升為七十四軍軍長。私下裏,陳式正對王耀武又一向不怎麼太服氣。若是這次升遷軍長無望,陳式正免不了會心中有氣,一旦有氣,對王耀武就不會那麼服從和聽命。

有資格和想當七十四軍軍長的遠不止一個,可惜金交椅卻隻有一把,真是一家飽暖千家怨。如何擺平眾人,讓王耀武成功上位,俞濟時頗費心思。

脫胎換骨

陳誠手下的大將方靖被調去十三師當師長。赴任之前,他去參見何應欽。何應欽一聽方靖要去的是十三師便連連搖頭,因為知道這個師一向不聽約束,上了戰場之後居然能把他們的師長都給扔掉,“你去,能帶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