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二十八年的準備,燕國已有足夠的實力討伐齊國了。這時齊宣王已死,他的兒子齊閡王是個昏庸貪婪的君王。燕昭王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就派大將樂毅率領五國聯軍去攻打齊國。
齊閡王聽說五國聯軍來進攻齊國,忙派大將觸子率領軍隊到濟水邊去迎擊。觸子對齊閡王非常不滿,有意想打敗仗,就命令齊軍同五國聯軍開戰。可是兩邊的軍隊剛一交鋒,觸子就又命令齊軍撤退,齊軍士兵不知怎麼回事,轉身就逃。樂毅率領五國軍隊趁勢追擊,結果齊軍大敗,觸子也在混亂中乘著一輛兵車跑了,沒有人知道他的去向。
達子是觸子手下的大將,他把餘下的士兵組織起來,準備繼續抵抗燕軍。這時,齊軍將士們已是又累又餓,軍心渙散。達子為了穩住軍心,就要求齊閡王犒賞士卒。沒想到齊閡王不但不給賞賜,還怒氣衝衝地罵道:“你們這些沒用的殘兵敗將,還想要我賞賜?我不殺你們,都已經是客氣的了!”
達子聽了,感到非常失望,那些將土們更是一個個怨恨交加,他們都在心裏說:“像齊閡王這樣的國君,我們真不值得為他賣命。”
結果,燕國軍隊打過來時,齊軍的士兵們都無心抵抗,全都逃掉了。燕國軍隊毫不費力就攻占了齊國的都城,齊閡王也逃走了。
燕國軍隊找到了齊國的國庫,把國庫裏的金銀財寶搶劫一空,齊閡王舍不得拿點錢財來賞給士兵,結果不但國庫沒保住,而且國都、君位都丟了,後人嘲笑他是“貪小失大”。
貪財好色
【釋義】貪愛財物,喜好女色。
【出處】漢·班固《漢書·高帝紀》。
在秦的暴政下農民紛紛起義反抗。項羽、劉邦也於公元前200年在吳縣、沛縣起義反抗秦軍。
劉邦率軍西行,一路所向披靡,進入關中。秦王子嬰向沛公投降。劉邦以前做小官吏的時候,喜歡飲酒,貪戀女色,常常喝得醉臥在地。打敗秦軍後,樊噲、張良都勸諫他眼光放遠一些,他便封存了秦宮中的珍貴寶物和財物,廢除秦朝的嚴刑厲法,自己又率軍返回霸上。
項羽率領諸侯軍隊西來,劉邦早有防備,已關閉了域門。項羽聽說沛公已平定了關中,大為惱怒,派人攻破函穀關,長驅直入,到達鴻門,沛公沒有拜見項羽。
沛公部下曹無傷聽說項羽要攻打沛公,想討好項羽,得到封賞,就派人傳話給項羽說:“沛公要做關中王,宮中的財物都被他據為己有。”項羽聽後更加憤怒。
項羽的謀士範增也主張攻打沛公,他的理由是沛公原先貪財好色,而今卻對財物、美女不屑一顧,顯然他一心想要統一天下,創功立業,乘他羽翼尚未豐滿之時,一舉摧毀他。
項羽聽從了眾人的建議,招兵買馬,準備攻打沛公,以絕後患。
貪得無厭
【釋義】貪:貪心;厭:滿足。貪心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趙世家》。
春秋末期,周朝勢衰力竭,天子有令不行,人們根本不把主上放在眼裏。一些當初受封的諸侯都紛紛鬧獨立,擴展自己的領土。那時,晉國是一個大諸侯國。國中有六個上卿:趙、魏、韓、範、知、中行。在六個上卿中,知伯是個野心勃勃的人,他總是處心積慮地想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
有一次,知伯聯合韓、趙、魏去攻打中行氏;在把中行氏消滅後,他便把中行氏的土地侵占了。過了幾年,知伯又派人去向韓康子要求割地,韓康子懼怕知伯,便忍氣吞聲地割了一塊有一萬戶人家的地方給他。
知伯得到這塊土地以後,很是喜歡。接著,他又派人去向魏桓子要求割地,魏桓子本不想給他,但怕他起兵攻打,也不得已割讓了一塊土地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