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賺錢的九種男人5(2 / 3)

猶太實業家路德維希·蒙德學生時代曾在海德堡大學同著名的化學家布恩森一起工作,發現了一種從廢堿中提煉硫磺的方法。後來他移居英國,在英國幾經周折才找到一家願意同他合作開發此技術的公司,結果證明此項技術的經濟價值非常高。於是蒙德萌發了開辦化工企業的想法。

不久,蒙德買下了一種利用氨水的作用使鹽轉化為碳酸氫鈉的方法,這種方法是他一起參與發明的,但當時還不很成熟。蒙德於是在溫寧頓一邊買下一塊地建造廠房,一邊繼續實驗,以完善這種方法。盡管實驗屢屢失敗,但蒙德從未放棄,夜以繼日地研究開發。經過反複而複雜的實驗,他終於解決了技術上的難題。

1874年廠房建成,起初生產情況並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連續幾年,企業完全虧損。同時,當地居民由於擔心大型化工企業會破壞生態平衡,拒絕與他合作。

猶太人在逆境中堅韌的性格幫助了蒙德,他不氣餒,終於在建廠6年後的1880年取得了重大突破,產量增加了3倍,成本也降了下來,產品由原先每噸虧損5英鎊,變為獲利1英鎊,雖然獲利不是很大,但也是非常大的成就了。當時的英國,工廠普遍實行12小時工作製,工人一周要工作84小時。蒙德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將工人工作時間改變為每天8小時。由於工人的積極性極度高漲,每天8小時內完成的工作量與原來的12小時一樣多。

工廠周圍居民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等著進他的工廠做工,因為蒙德的企業規定,在這裏做工,可獲得終身保障,並且當父親退休時,還可以把這份工作傳給兒子。

這種開創性的舉動,為蒙德的事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他的不斷進取和不向挫折低頭的精神,使他成為了世界化工界的一大新星。

4.有大的願望才會有大的作為

男人要有大誌,要做鴻鵠而不要學燕雀。你若想在商界有大的作為,沒有大的誌向是很難成就大事業的,男人提升自己很重要的一點便是確定一個高於自己能力的目標,然後想辦法實現它。

如果說,一般人的夢想和欲望如同夜空中發出微弱光芒的星星或偶爾劃過長空的稍縱即逝的流星的話,那麼,有大誌者的夢想和欲望就像是一團熊熊燃燒著的火焰,熱力灼人,更不會輕易地被熄滅。

強烈的欲望,火一般的熱情,勇往直前和絕不退卻的精神,再加上早就立下的宏大誌願,這些都是男人之所以能走向成功的最基本的保證。

大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個合夥人潘茲,在進入愛迪生研究所之前,他還是一個胸懷大誌卻生活拮據的青年人,但他相信自己的才華,他有一種渴望成功的強烈的欲望。他的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大發明家愛迪生一起幹一番事業。

在為愛迪生研究所工作的最初5年裏,在任何人的眼裏,他隻不過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小的齒輪”,而他自己卻從來沒有忘記過他要成為愛迪生的合夥人的願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製定了細致的計劃,“切斷了一切退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獻出了自己的全部能量。

潘茲終於成功了。他的夢想,他的意誌和狂熱的工作熱情,都得到了最好的回報。

從朦朦朧朧的夢想,到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做什麼的那種清晰而又強烈的目標,是一個心理上的飛躍;從夢想到產生欲望,並且真正確立起自己的目標,這又是一個飛躍。對於商人而言,你也許永遠達不到巴菲特、李嘉誠的成就,但是沒關係,隻要你以他們為參照物,並且不斷努力,相信你也會取得不錯的成就。

人不可能表現出超越自己期許的水準,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我們自認不能表現得比現在更好,或做得更多,那麼我們的成就僅止於此。

真正成功的人熱切盼望並期待成功,縱然命運坎坷也不稍改其誌。不論出身貴賤、有無殘疾,他們都盡力而為。他們想要有所成就,他們期望高人一等。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在很小的時候就想著:“我將來一定要成為有錢的人,讓母親能穿上絹絲製成的衣服,讓她坐一坐自家用的豪華馬車……”。

卡內基於1835年出生於蘇格蘭的一個小鎮上,他的父親是一位能幹的織布工人。但是當卡內基12歲的時候,他父親所織出來的布卻無法暢銷,始終賣不出去,那是因為產業革命開始的緣故,最直接的打擊是蒸氣機的發展和擴展。由於機器織布的成本比較低,所以自然而然也就比較暢銷,卡內基的父親卻無法趕上時代。

但是,卡內基的母親個性很倔強,好勝而又勇敢。她首先提議說:“我們不要再發牢騷了,幹脆到美國去找出路吧!我們就移民到美國的匹茲堡吧,或許還能闖出一番天地來。”

到達匹茲堡的初期,一家人仍然過著很窮困的生活,因此13歲的卡內基便一直要找工作。也就是說,他從13歲開始,就步入了社會,開始做事了。

首先他到一家紡織廠做一名卷絲的工作人員,同時又把握機會,離開了那家工廠,去擔任薪水更高的電報傳達員。

後來,又不斷地往前衝刺,在20歲的時候,已經成為向阿達木斯運輸公司投資5000美元的股東了。之後,他也一直像這樣,掌握了最有利的時機,終於成為鋼鐵大王。

所有成功的男人,他們的目標一向高遠。

比如說你想爬山,你給自己定的目標是1000米,那麼最後你最多也就爬到1000米。但是假如你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征服喜馬拉雅山,即使你這輩子達不到這個目標,但是你給自己定了高標準,爬不到頂峰,也能爬5000米。

誌當存高遠,作為男人來說就應該立下宏大誌向,便有可能取得不俗的成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胸懷大誌的做生意的男人縱然達不到事業的巔峰,也比那渾渾噩噩的庸人不知要強多少倍。

5.做人謙虛一點,事業會更加成功

一個自信的男人,會讓人覺得他很有魅力;而一個謙虛的男人,則會讓別人覺得他很有涵養。男人做人應該謙虛一點,做生意則應該自信一點。

富蘭克林年輕時就是個才華橫溢的人,但同時他也很驕傲輕狂。對此,他渾然不知。

有一天,富蘭克林到一位老前輩家中去拜訪,當他準備從小門進去時,因為門框低了一些,他高昂著的頭被狠狠地撞了一下。這時,出門迎接的老前輩告訴富蘭克林:“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來這裏的最大收獲。如果你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必須時時記得低頭。”

富蘭克林猛然醒悟,從此他改掉了驕傲的毛病,決心做一個謙遜的人。也就是因為具有了這一美德,他得到了人們的廣泛支持,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為美國開國元勳之一。

你可能也會有這樣一種體會:越是謙遜的人,你越是喜歡找出他的優點;越是把自己看得了不起,孤傲自大的人,你越會瞧不起他,喜歡找出他的缺點。這就是謙遜的功效。

所以,平時要謙遜地對待別人,這樣才能博得人家的支持,為你的事業奠定基礎。當你以謙遜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就能減少一些衝突,還容易被他人接受。即使你發現自己有錯時,也很少會出現難堪的局麵。

在柯金斯擔任福特汽車公司經理時,有一天晚上,公司裏因有十分緊急的事,要發通告信給所有的營業處,所以需要全體職工協助。當柯金斯安排一個做書記員的下屬去幫忙套信封時,那個年輕職員傲慢地說:“那有礙我的身份,我不幹!我到公司裏來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

聽了這話,柯金斯一下就憤怒了,但他平靜地說:“既然做這件事是對你的汙辱,那就請你另謀高就吧!”

於是那個青年一怒之下就離開了福特公司。但因為他仍聽不進別人的話,所以他跑了很多地方,換了好幾份工作都覺得很不滿意。他終於知道了自己的過錯,於是又找到柯金斯,誠摯地說:“我在外麵經曆了許多事情,經曆得越多,越覺得我那天的行為錯了。因此,我想回到這裏工作,您還肯任用我嗎?”“當然可以,”柯金斯說,“因為你現在已經能聽取別人的建議了。”

進入福特公司後,那個青年變成了一個很謙遜的人,不再因取得了成績而驕傲自滿,並且經常虛心地向別人請教問題。最後他成為了一個頗有成就的名人。

越是有涵養、穩重的成功人士,態度越謙虛;相反,隻有那些淺薄的自以為有所成就的人才會驕傲。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說:“當我從事的石油事業蒸蒸日上時,我晚上睡前總會拍拍自己的額角說:‘如今你的成就還是微乎其微!以後路途仍多險阻,若稍一失足,就會前功盡棄,切勿讓自滿的意念侵吞你的腦袋,當心!當心!’”這就是告誡人們要謙虛,尤其是稍有成就時應格外小心,不要驕傲。

人一旦產生驕傲情緒,那麼他評判事物的標尺就會失衡,就不能再正確地看待自己,並且最容易走進重複自己的怪圈。因為你被自己頭上的那層光環迷住了雙眼,有些眼花繚亂,有些飄飄然,頭重腳輕,搖搖晃晃,如同醉漢。伴隨著歲月無聲的流逝,你自以為已經走了很遠的路,有一天當你突然醒來一看,才知道自己還停留在當初的出發點上。山上已是旌旗爛漫,你卻仍然躺在山下的池塘邊,顧影自憐。

所以,要想取得持久的成功,就一定要使自己保持謙虛的美德。即使有了事業上的一些成績,也不要自高自大、洋洋得意,時時標榜自己做了什麼,那隻是一種極端無知的表現,是一種淺薄的虛榮。而且如果你因一次成功,從此就一直這麼欣喜若狂著,時時處處總是表現出一種優勝者的得意忘形和驕傲自滿,別人雖不至於說你是瘋子,大概也決不會敬佩你,而隻會鄙視你。更可悲的是,“成功”也會冷落你,決不會讓你再次品嚐到成功的快樂。因為成功的路是沒有止境的。

水由高處往低處流,愈到下遊,覆蓋的麵積越大,土地也越肥沃。賺錢的情形就是這樣,采取低姿態,擁有謙虛和氣的態度,滿懷感激之心的人,人們就樂意幫助他,推崇他,金錢也會順流向他而去。所以,謙虛對一個人,尤其是以掙錢為己任的商人來說更是具有特別的意義。

6.不斷提升自我,金融大鱷索羅斯靠思考起家

不斷提升自我的男人,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占得先機,運用智慧掙錢是商人的最高境界,達到這一境界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

都說猶太人聰明,而索羅斯則是聰明猶太人裏麵的聰明人,他運用自己獨特的理論,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索羅斯風暴”。

喬治·索羅斯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是個奇才,是個成功的富豪。有人罵他是“魔鬼”,也有人稱他是“上帝”。不管怎麼評價他,從一個窮大學生一躍成為私人財產達數十億美元的巨富,索羅斯已成為一個令世人關注的金融家。在索羅斯的人生曆程中,他吸取了許多人的智慧,最終形成了他獨特的掙錢哲學,成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1930年索羅斯出生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律師的家庭,童年時他是在富足的生活中度過的,受到了匈牙利最好的教育。然而好景不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改變了他一家人的生活。

二戰結束後,索羅斯來到了瑞士。1947年他搬遷到英國,隨後在1949年進入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的經濟係就讀。

在倫敦經濟學院讀書期間,索羅斯對經濟和哲學產生了濃厚興趣。當時的著名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對索羅斯影響很大,這種影響不僅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文化上、精神上的。喜歡哲學的索羅斯選修了研究社會製度的許多課程,他很崇拜波普爾。

有一次索羅斯找到他素未謀麵的心中的偶像波普爾,小心翼翼地問:“尊敬的波普爾先生,我有個問題想請教您,打擾一下可以嗎?”

當時索羅斯正在閱讀波普爾的《開放的社會及其敵人》一書,他越看越覺得這本書寫得好。的確,此書讓他有了不少體會,也給了他極大的震動。當然,也還有些他一時弄不懂的東西,所以他畢恭畢敬地來請教波普爾。

沒想到名氣那麼大、學問那麼深的波普爾卻熱情地對待他,真誠地聽取了索羅斯的問題後,平易近人地和他一起探討。探討完有關問題後,波普爾鼓勵索羅斯多思考問題,多探索有益的東西。

波普爾對索羅斯的影響是巨大的,當然這種影響不是教他如何去斂財,如何去投資,在這方麵本來就是學經濟學的索羅斯自有的精明之處。波普爾教會了他站在哲學家的高度,如何全麵地看問題,如何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進行分析,如何變抽象的問題為具體等等。也正是從波普爾的社會運行理論中,索羅斯發現了金融市場的運轉規律,從而使他成為震驚世界的“金融殺手”。

大學畢業後,索羅斯在倫敦和紐約默默無聞地做了幾年股票分析、推銷工作。在積累了一些經驗後,1969年他創立了名為“量子基金”的私募投資合夥基金。該基金成立後,經曆了大起大落的曆程:1981年有近半數的投資者退出了量子基金,但在第二年量子基金的收益率卻達57%。

通過深入研究波普爾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索羅斯總結出了一套所謂的“折射理論”和“走在曲線前麵理論”。這些理論的核心是: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是不完全的,因此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尋找“弱者”作為突破口,並搶在別人前麵發起攻擊。

作為一個哲學化的金融家,運用與發展了波普爾的理論,此後他的一舉一動令世界震驚。

1992年索羅斯在英國策劃了一次堪稱“奇跡”的炒外彙行動,使量子基金一下子獲得了天文數字的利潤。他以5%的保險金方式從金融機構貸出了200億英鎊,然後又拋出英鎊去換馬克,導致英鎊狂跌,他再買進英鎊還債,在短短的一個月裏賺了15億美元。

製造了英國金融風暴後,1994年他在墨西哥用同樣的手法,再次向比索發起進攻,通過低進高出,轉眼間又狠狠賺了一筆。1997年東南亞爆發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這場危機延續了很長時間,而製造這一危機的罪魁禍首仍然是索羅斯。

索羅斯的暴富,宣告了哲學化金融家的勝利。他的勝利,與精神貴人波普爾的影響分不開。有人說索羅斯是“金融大鱷”、“壞小子”,但他有了錢後並不像他本身所屬的猶太人那麼吝嗇。1994年至1996年的三年間,他先後為設在全球的31個國家的各種基金會資助了10多億美元。取之於社會,再回報給社會,這也是受到了波普爾理論影響的結果。

索羅斯之所以能在金融世界裏天馬行空,是他創造性地運用了波普爾的哲學理論,獲得了銳利的武器。他對全球經濟有了一種俯視感,當一個人對一個領域有了這種感覺之後,在這個領域稱王稱霸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