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文化與區域發展》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全國各地研究嘉陵江流域地區經濟、文化、曆史、地理等學科的專家、學者的文章30餘篇,主要從嘉陵江曆史地理及沿革、嘉陵江流域的經濟研究、嘉陵江流域的文化研究三個方麵的不同角度就挖掘整理嘉陵江文化的曆史資源,探尋嘉陵江文化的內涵、特色,加強區域合作,增進文化交流,促進文化創新與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嘉陵江文化是長江文明的重要分支,也是巴蜀文明的重要區域。嘉陵江流域有著相近的地緣屬性、文化源流,在巴蜀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嘉陵江文化與區域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書收錄了全國各地研究嘉陵江流域地區經濟、文化、曆史、地理等學科的專家、學者的文章30餘篇,主要從嘉陵江曆史地理及沿革、嘉陵江流域的經濟研究、嘉陵江流域的文化研究三個方麵的不同角度就挖掘整理嘉陵江文化的曆史資源,探尋嘉陵江文化的內涵、特色,加強區域合作,增進文化交流,促進文化創新與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作為第一本綜合研究嘉陵江流域地區的專著,對繼續深入研究嘉陵江流域的各種人文形態,充分發揮區域內的各種優勢,不斷加快區域發展步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蒲春梅,畢業於西華師範大學文學院。曆任中共南充市高坪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中共南部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南充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現任南充市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主要從事地方曆史文化的整理和研究,主持挖掘、整理和保護了南部的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出了南部儺舞、淩雲山道教文化、南部燈戲等保護地方文化的應用成果。主持編撰了《靈山奇水南部吟》等書籍。
序一
四川省社科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唐永進
理論和實踐表明,特定區域(流域)由於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不同,在曆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明顯與其地理環境有關的文化特征,這種文化就是區域(流域)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厚的嘉陵江文化既是長江文化的重要分支,又是巴蜀文化、三秦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區域。作為有著相近的地緣屬性、文化源流的嘉陵江流域,在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吹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號角的大背景下,挖掘整理嘉陵江文化的曆史資源,探尋嘉陵江文化的內涵、特色,對促進區域(流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加強區域合作,增進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貫徹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促進嘉陵江文化繁榮發展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在更高水平上推進嘉陵江文化建設,四川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中共南充市委、南充市人民政府研究決定,2012年8月在嘉陵江文化重鎮——南充市召開“嘉陵江文化與區域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由中共南充市委宣傳部、南充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承辦,西華師範大學等單位協辦)。
研討會《征文通知》在相關網站等媒體上發布後,社會反響積極。截至2012年6月底,共征集到論文80餘篇。會議主辦、承辦單位組織了征文遴選小組,在認真閱讀所有征文的基礎上,將征文中主題基本切合、結構比較明晰、語言較為流暢的30餘篇文稿,確定為入選論文。
呈獻給讀者的這本文集,就是入選論文作者和征文遴選小組成員集體智慧的結晶。如果這一“集體智慧的結晶”, 能對南充市委、市政府乃至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決策與工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能對讀者教學、科研乃至生活,有所裨益,則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