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十二點,暴雨。
機器人研究中心納米實驗室,王浩靜靜的坐在實驗台前,死死的盯著手中的玻璃試管,幾分鍾後,他歎了口氣,隨即搖了搖頭,又陷入了回憶中。
王浩,現年二十二歲,納米實驗室主任,十八歲時,憑著深厚的理論基礎,提出了新型納米機器人,從而從一個普通職員升到實驗室主任。王浩的父親是核物理學家,母親是高級軟件工程師,父母工作在核技術應用研究所,正是工作在同一單位,父母由不相識到相識相知,最後走入婚姻的殿堂,不幸的是,父母剛結婚不到一年,研究所在一次實驗中,發生了嚴重的核泄漏事故,導致了數十位優秀的工作人員身受輻射,其中父母也包括在內,更不幸的是,母親*內剛好有一受精卵著床。事故發生後,受到輻射的工作人員被迅速安排到醫院進行檢查,當時並沒有發現大的問題,在相關的責任人受到處理後,這件事被迅速的平息了下去。
八個月後,王浩比預計時間早兩個月來到了人間,那次核泄漏事故,徹底上改變了他的命運。
六個月,王浩學會說話,令父母欣喜異常。
一歲,王浩就能做加減乘除簡單運算,讓父母的同事羨慕萬分,紛紛稱讚他們有一個天才的兒子。
兩歲,王浩在父母的關懷下,已經學會認字,並且還能閱讀嬰幼兒讀物,但他還是不會走路,連爬都很勉強,這讓父母擔心萬分,一年就到醫院檢查了五次,但並沒有檢查出什麼病,醫生隻是給出這樣的結論:早產兒發育晚,再加上缺鈣的原因。
三歲時,突然一場高燒,宣告了王浩病發期的到來,隨後,奇怪的病症,開始出現在他身上,王浩的父母,也由擔心轉變為焦慮。最終在北京協和醫院,病因確診,由於體內基因,因某種原因發生突變,導致了王浩的疾病,主治醫師懷疑是父母因不適當的飲酒或者接觸了某類化學物品。當父母拿到確診書,呆住了,他們知道,兒子是因為實驗室的事故,致使基因發生了突變。
王浩回憶著母親講小時候自己的故事,臉上現出了微笑。
“父母,也是因為那一次的輻射,在自己十七歲時,離開了。”想到這兒,王浩由溫馨變得氣憤起來。
“為什麼要受比別人多那麼多的痛苦,為什麼?”王浩不禁握緊了拳頭,目光從試管上移開,臉上表情顯得有點恐怖了。
“不過,我一定要活下去,不為自己,就算為了父母去世前的交待,也應該好好的活下去。”
緊接著,他站了起來,準備進行接下來的試驗。
這時,實驗室的門被推開,進來了一名年輕的女子。這女子容貌清麗,留了一頭短發,上身藍色女式T衫,下身淺色長褲。這女子推開門隨即道:“王浩,先停下來,吃飯吧。”
“雨婷,等下,讓我把數據輸入計算機,處理完就來。”
這進來的正是何雨婷,她比王浩大三歲,研究生畢業後就被她導師介紹給機器人研究中心,因為學習的是納米技術,被安排在納米實驗室,現在是王浩的助手。這何雨婷,也算是個天才的人物,二十一歲從清華大學物理係畢業,被保送到中國科學院納米技術與仿生研究所,本來她父親想讓她出國深造,可她不願意,況且在大學期間迷上了納米技術,畢業時就已經在納米技術上有著自己的理解,她的畢業論文,就是關於納米技術方麵的,被評為當年的十大學士優秀論文之一。二十四歲,她就憑著比別人多倍的努力,在納米技術上有所成就。畢業後,就直接到了機器人研究中心。
辦公室,王浩看著麵前辦公桌上放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和一杯開水,心裏很是幸福。由於太關心實驗,王浩總是照顧不到自己,總會忽略一些東西,這些事情,在何雨婷來到後,就得到了根本的解決。王浩心裏明白,何雨婷喜歡他,他也喜歡何雨婷,但由於身體問題,到現在一直靠著藥品維持生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死掉,自己不能太自私而耽誤了何雨婷的幸福。
扭頭看了一眼坐在一邊的何雨婷,王浩心裏更加堅定,一定要盡快的將機器人研製好,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王浩要製作的機器人,被他命名為“生命守護”,意思就是要這些機器人守護生命,能使自己遠離死亡。這是他小時候的願望,看動畫片,他總渴望影片中,真的有守護神,來守護著每一個人。當父母去世前,要王浩好好的活下去,和病魔做鬥爭,可活下去真的不容易。醫學,能解決身體的病症嗎?現代醫學發展的程度,顯然不能。其他呢?王浩知道現代,沒有誰能從根本上解決由基因引發的病。除非用機器人,這是王浩自己的想法,自從有了這個想法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王浩的生活中,開始有了機器人方麵的書籍。
十八歲時,被父母的朋友介紹,去機器人研究中心應聘,就拿著一篇納米機器人研究方案,破天荒的被錄取,從此,就成了機器人研究中心納米實驗室的職員,不到一年,發表了數篇論文,被破格提為納米實驗室的主任。以後三年時間,王浩就研究到底怎樣去創造一些機器人,讓它們形成體係,有規律的在人體內活動,最終,用去兩年多的時間,王浩提出了生命守護方案。所謂生命守護方案,就是在細胞內構建一種或數種機器人,讓這些機器人擔當起一個細胞的職能,當這一細胞死亡時,這些機器人代替細胞行使原來這一細胞死亡前的全部或者部分職能,另外,再構建一種或數種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以通訊並進出細胞,將細胞內機器人要傳達的細胞信息傳至細胞外,並且這些機器人能夠保存細胞信息並傳遞複製。王浩關於這些機器人,發表了幾十篇研究文章,這些文章,都被列為國家級機密。王浩發表文章時,並沒有說明這些機器人在細胞內的用途,他也是有私心的,害怕一旦將這些機器人在細胞內的用途發表出來,會被某些人士反對,甚至有可能被禁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