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的人生快樂多76(1 / 1)

8.救人於危難之中,讓你收獲人緣和聲譽

1973年,中東戰爭引發全球性石油危機,香港經濟也受到嚴重衝擊,尤其給塑膠行業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

香港的塑膠原料全部依賴進口,石油危機引發原料價格暴漲,從年初的每磅0.65港元,一路直線上升,到秋後竟高達每磅5港元。塑膠製造業一片恐慌,如臨末日。有原料儲備的廠家日子還相對好過一些,而不少廠家因原料儲備不足,一時“無米下鍋”,被迫停產,瀕臨倒閉。

香港的塑膠原料,全部被進口商壟斷。其實,價格暴漲的根本原因,並不在石油危機本身,因為國外塑膠原料的出口離岸價隻是略有上漲。原料價格急速上漲的真正原因,主要在於香港的進口商利用生產廠家因石油危機產生的恐慌心理,壟斷原料,一致提價,再加上炒家的介入,使價格節節攀升,最終到了廠家難以接受的超高價位。

麵對這場關係香港塑膠業生死存亡的危機,身為潮聯塑膠業商會主席的李嘉誠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主動掛帥拯救塑膠業。

其實,此時的李嘉誠已經把經營重點轉移到了地產上,而且也收到了相當不錯的效益。因此這次塑膠原料危機,對他的長江公司的整個事業來講,影響不會太大。況且,長江公司本身就有充足的原料庫存。李嘉誠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出於公德心。他不能眼看著潮籍塑膠商們就這樣毀於一旦,更不願整個香港塑膠業就此走向衰落。在李嘉誠的倡議下,數百家塑膠廠入股組建了聯合塑膠原料公司,甚至有不少非潮籍塑膠商也主動加入進來。

要打破進口商的壟斷,就隻有廠家自己直接從國外進口原料。但單個塑膠廠家由於購貨量太小,國外原料商不願意進行交易。現在由聯合塑膠原料公司出麵向國外原料商進貨,需求量比進口商還大,因此很快便達成了交易,從國外購進了相對便宜的塑膠原料。

購進原料後,再由商會出麵協調,按實價分配給各股東廠家。在廠家聯盟麵前,進口商對原料的壟斷不攻自破,不得不自動將價格降了下來。

這樣,籠罩全港塑膠業兩年之久的原料危機,在李嘉誠的鼎力相助之下,終於煙消雲散了。

李嘉誠在這次救業大行動中,還有一個驚人之舉。他將長江公司的庫存原料勻出了1243萬磅,以低於市場價一半的價格救援停工待料的會員廠家。在直接購入國外廠商的原料後,他又把長江公司本身的配額20萬磅,以購入價格轉讓給了需要量相對較大的廠家。

在危難之中,受李嘉誠幫助的廠家多達數百家。李嘉誠此舉真可謂雨中送傘、雪中送炭,他因此也被人們稱為香港塑膠業的“救世主”。

李嘉誠扶危濟困的義舉,為他樹立起了崇高的商業形象,他的信譽和聲望義薄雲天,而這種信譽和聲望又回饋了他無窮無盡的生意和財富。

感悟淡泊:

當業中同行需要你施以援手,而你又有能力時,鼎力相助才是智者所為。落井下石,踩沉對方,的確可以少一個競爭對手,但切不可忘記,就算你真的扼殺了對方,總會有新的競爭對手崛起。一個人是不可能永遠獨霸一個行業的。而救人於危難之中,不但可以贏得人緣和聲譽,你的形象也會成為另外一筆寶貴的財富,讓你受用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