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聽了朝臣們的反問,十三也不好接話,畢竟他也是反對這個事情的。
最後老十發話了,管他朝廷能不能做生意,反正九阿哥是在為朝廷殫精竭力就是了,眾大臣得多多學習九阿哥這種精神,然後便火速結束了早朝,溜得飛快,當然,在朝臣眼裏,老十是怒氣衝衝絕塵而去…
不管大臣們學不學習九阿哥的精神,反正老十是對九阿哥由衷的敬佩,如此的不計較個人得失,太難得了。
越是敬佩九阿哥,對九阿哥的愧疚就越多,因此,老十便開始想歪主意了,想拿弘參來換潑在九阿哥身上的髒水。
其木格聽了老十的餿主意後,白了他一眼,道:“爺,正經點。”
老十歎氣道:“你以為爺不想正經啊?這不是給逼的嘛。”
其木格想了想,道:“爺,曆史都是勝利者寫的,這場風波過個幾年也就沒什麼人能記住了,到時候你叫史官將九哥大誇特誇,九哥必定流芳百世…”
老十苦著臉道:“其木格,你知不知道《明史》是咱大清修的?”
當初修《明史》的時候,可是大改特改,還刪了許多資料,得為大清統治者服務啊。
雖然老十沒明說大清幹了這沒品的事,但其木格不是傻子,聽老十這麼一提,也就明白了,這裏的勝利者時間跨度有點大,得寄望於民國了,有些不靠譜,誰知道民國那幫人想捧誰貶誰啊,於是,便頓了頓,道:“那咱們就花錢請人寫野史。”
老十歪著腦袋,道:“其木格,文人都是有風骨的。”
來自21世紀的其木格對風骨的理解是,隻有在誘惑不足夠大時,這骨頭才有風度。
而土生土長的老十卻告訴其木格,為了理想而獻身的文人不少,別不了解情況就亂出主意,“連皇阿瑪對江南士子都隻能安撫為上呢。”
於是,其木格隻好道:“那咱們就自己編戲,演著演著大夥兒也就當真了。”
老十無語道:“九哥還活著呢!”
其木格無所謂道:“咱們往好了誇九哥,九哥不會出言反對的。”
想當初拍電影《女王》的導演不就被英國皇室給發了獎章嘛,在21世紀,大家都希望借助媒體宣揚自己的正麵形象,如今沒電影,那就用戲劇唄,雖然如今是昆曲,但隻要有初稿,相信當京劇形成的時候,九阿哥的後人也會願意花大錢將稿子的昆曲版改成京劇版的。
但老十顯然不是顧慮這個,看著其木格,怔怔道:“哪有演活人的啊?”
代溝啊,300多年的代溝啊…
其木格奇怪道:“那有什麼,以前沒有,不代表如今沒有,不信,你去問皇阿瑪,看他反不反對你搞個《康熙大帝》來歌頌他的功德。”
老十無語道:“誰敢扮演皇阿瑪,那是要掉腦袋的!”
其木格聳聳肩,“雖然不可操作,但皇阿瑪心裏肯定是願意的。”
你別說,老十還真去暢春園試探了那麼一下,雖然康熙暴跳如雷,但老十能感覺得出來,康熙發火的時候,夾雜了那麼一絲喜悅和一絲遺憾,而且發完火後,破天荒的沒出言譏諷老十。
於是,老十拿定了主意,過個幾年,就搞那麼一出戲,為九阿哥正名!為什麼要過幾年呢,因此如今康熙在啊,哪能不歌頌自己的爹,而去歌頌自己的哥哥呢?老十可不想將康熙活生生的給氣死,如今老十算是體會到康熙當初的難處了,這爹不好當啊。
老十相信,朝廷的許多弊端康熙那是心知肚明,但是牽一而動全局,想變革可不是那麼容易的,更不敢激進,但自己當時卻是巴不得今天發現問題,明天就全一骨腦的全解決了,就和如今的三胞胎一樣…
不過,老十雖然體諒了康熙,但對康熙的做法卻不以為然,為什麼不能好好談呢?幹嘛就知道罵和打壓呀。
所以,老十決定,等三胞胎回京後,要和他們推心置腹的好好談談,告訴他們為什麼自己不能準了他們的建議,算著時間,弘暄和弘曆應該最先返京,老十決定,就先和弘曆談,弘暄要沉穩的多,在一旁旁聽就行了,不用額外給他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