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這詔書一出,並沒引起輿論嘩然,也許大家都有各種情緒,但因有二廢太子的前車之鑒,皇子和朝臣們都表現的很淡然,至少明麵上如此,不像一廢太子時那麼激動。
但其木格卻是血壓陡然升高,因為,就她所知的有限的曆史知識,的的確確沒聽過康熙號召大家推舉儲君這事搞了兩次的,所以,其木格有些忐忑了,不知道曆史是不是要大轉彎了。
其實真實的曆史上,康熙的確是發過這個詔書的,可其木格不知道啊,所以很是戰戰兢兢,拉住老十,勸老十當個淡定哥,別上康熙的當,“上次發作了八哥,這次肯定是想發作你了,爺,千萬別上當。”
老十笑道:“爺就是想讓朝臣全推舉爺,也沒那本事,放心吧,爺曉得的。”
看來一個計策真不能在短時間內用兩次,如果過個幾百年,也許還是會有人上當,但隔那麼幾年又來這一手,隻能說明康熙黔驢技窮了。
整個朝堂上靜悄悄的,好似沒見過這個詔書似的,整整一個月,沒人去串聯,自然也沒人給康熙一個回複。
而康熙也似忘了這個事,也許不是故意的,因為太後已油燈枯盡,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康熙悲痛之下極有可能無暇過問正事。
十二月,太後病逝,舉國哀悼。
整個紫禁城是一片愁雲慘霧,因為康熙也病倒了。
老十跟著一幫兄弟天天進宮排隊等著伺疾,洋務談判繼續擱淺。
康熙也不知怎麼想的,基本上隔個三五天才見兒子們一麵,但卻又不讓皇子們該幹嘛幹嘛去,總是在他們等了一整天後,派人出去說,散了吧,今兒不接見。
但是,康熙卻又讓弘皙和弘暄留在了身邊端茶喂藥,弘暄暫時又住回了阿哥所,以方便照顧康熙,這無疑引起了眾人諸多的遐想。
而其木格則沒去思考康熙擺的迷魂陣,猶在想著太後的遺言。
太後在回光返照的時候,拉著其木格的手,感歎了許多,先是羨慕其木格是個有福的,叫其木格惜福,然後又告訴其木格,雖然蒙古是她們這幫遠嫁女的依靠,可既然給人家當媳婦了,最終靠的還是愛新覺羅家,所以,對蒙古娘家該約束的就得約束著,無傷大雅的幫上一幫,無關緊要的護護短就行了,這樣對朝廷,對蒙古都好…
其木格此時才知道,太後其實才是大智若愚的人,將世事看得通透,順治怎麼就沒發現這一點呢…
臨了,太後對其木格道:“娜仁吉娜怕是沒福氣給你當兒媳,日後不管她成了誰家的媳婦,你也幫哀家幫扶她一二,也不枉她陪了哀家這麼些年,你將她當閨女待吧,有什麼掙錢的買賣,別落下這閨女。”
因太後的貼心嬤嬤還在一旁伺候著,其木格沒敢多說什麼,隻是不住的點頭。
而隨後,其木格便沒再見著太後了,和其木格交代完後,太後便和康熙密談了大半個時辰,不知道說了些什麼,其木格隻聽到康熙心急火燎的扯著嗓子叫三胞胎趕緊進去,太後想聽蒙古長調了…
然後在三胞胎的歌聲中,太後合上了眼睛…
而在太後和康熙的密談時間中,其木格也想明白了,太後為什麼不將娜仁吉娜的婚事當成臨終遺願來逼康熙,因為作為一國之君,康熙在哪受了氣,肯定會在哪兒加倍找回場子的…太後其實挺聰明的。
所以,其木格倒不擔心康熙會隨便給娜仁吉娜指一門親事,但卻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有負太後所托,畢竟,是人都知道,自己跳著要娜仁吉娜當兒媳的,若自己再出麵給娜仁吉娜撐腰,難保娜仁吉娜的婆家沒看法,何況,老十也前途未卜…
其木格覺得太後有些糊塗了,科爾沁的後台就夠大了,阿巴亥都能給自己撐腰,誰敢欺負科爾沁的娜仁吉娜啊,扯上老十,對娜仁吉娜才是真正危險…
所以考慮了許久,其木格準備按兵不動…
而康熙也沒對娜仁吉娜的去留做出安排,主要是他一病就病了兩個多月,累得大家連年都沒過好,本來就是國喪,康熙身體再一出狀況,誰敢喜氣洋洋的點鞭炮慶賀新禧,連弘曆都很懂事的逢人就做出一副呆鳥狀。
好容易等康熙身體好些了,其木格以為會有關於娜仁吉娜的旨意出來,不想翰林院檢討朱天保給大夥來了個響雷,上疏請複立廢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