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誤讀(2 / 2)

見老十急著等答案,蔣先生忙拉回自己的思緒,道:“王爺,這兩者怕是脫不了幹係,八爺身邊最大的臂膀就是九爺,皇上支開了九爺,接下來必然要防著王爺你了,雖然王爺一直沒明著摻和,但諸位皇子中,除了九爺,您也就與八爺和十四爺走得近了…”

蔣先生雖沒明說,但卻也暗中印證了老十的猜疑,看來弘暄是要被留在京中當人質,以牽製自己了…

按理,作為皇子,老十在外帶兵,康熙必定會萬分提防,不會同意他攜帶家眷上任,但因呂宋離京城實在太遠了,遠得康熙連在地圖上多看它兩眼的興趣都沒有,而且老十負責的又是水師,因此,康熙便樂得做個順水人情,而老十也正以為同樣的原因,篤定康熙不會扣留弘暄,不想形勢卻突然急轉直下…

這一情況讓老十一下沒了主張,如此一來,弘暄怕是沒機會來呂宋了…

西山火器營的十四也在開會,不過卻是大張旗鼓的召開工作會議,叫大夥對軍中現役大炮的優缺點一一進行詳細說明,並提出具體改進期望,當然能想出改進辦法那是最好。

十四雖然覺得自己是代老十受過,但沒鬱悶兩天,就釋然了,管他是什麼前因,反正眼下在練兵就成!

十四一直認為老十比他運氣好,仗著早生了幾年,東一榔頭西一棒的混了點名號,而自己,缺的就是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

以前在西山火器營練兵,操練那麼辛苦,又沒什麼新意,人家自然覺得幫大夥改善了福利的老十好,弄得十四鬱悶得不得了,但這次,十四卻發現了一個契機,一個改變自己在軍中、在兵部尷尬地位的契機---改良火器,十四頓悟後,立即就行動起來,這已經是第二次全體會議了…

但會議才進行了一半,十四便接到聖旨,康熙命他即刻進宮見駕。

十四心中有些忐忑,康熙對火器的態度,十四心知肚明,一路上都在想著法子怎麼在不觸怒康熙的前提下達到自己的目的,此時,十四才真有些佩服老十,若象老十那樣,回回都將康熙氣得直跺腳,還真得多吃些狗膽才行。

不想,到了乾清宮一看,四阿哥也在,十四悄悄鬆了口氣,應該與火器無關吧?

不過,十四顯然判斷失誤,康熙叫他來就是說火器的。

康熙不願火器落在漢人手裏威脅自己的統治,但當親眼所見洋人的大炮威力超過清軍的紅衣大炮後,康熙對此便上了心,自大的康熙倒不怕洋人進犯,而是擔心天地會搞到這等火器,所以便打算叫四阿哥給老十撥款,再購買兩門大炮,讓工匠們好好研究研究,雖然戶部的銀子緊缺,但買兩門大炮還是綽綽有餘的,可一旦新產品研發成功,屆時裝備全軍,那開支可不小,於是,有著長遠眼光的四阿哥從節約成本出發,建議康熙叫京裏的傳教士幫忙,最好能對現有大炮做些改進,這樣一來,整體花費絕對比全軍換裝少得多。

康熙想了想,也覺得四阿哥說得有理,別說國庫空虛,就是國庫充盈,該節約處還得節約才對,想著西山火器營的報告,便將十四逮來了“需要多少銀子,多少時間,給朕一句話。”康熙這個無良老板哪象是叫十四開條件,擺明了就是威脅十四,你小子敢多要錢,多要時間,朕就叫你好看!

好在十四本來也想借此給自己打打廣告,聽了康熙的吩咐,一點也沒受剝削的覺悟,反而喜出望外道:“回皇阿瑪,半年時間足矣,至於經費,至多五萬兩。”

十四本來想報10萬兩的,但為了打出名號,想了想,咬牙砍了一半。

康熙遲疑了下,“半年?你確定?”

十四朗聲道:“皇阿瑪,已有人出了主意,說是大炮越重,射程越遠,因此,兒子這廂立馬就可以開工,節約了不少時間。”

康熙道:“西洋大炮不是很輕巧嗎?”

十四道:“皇阿瑪,輕巧雖然對行軍有利,但若射程遠,重些又何妨?”

見十四信誓旦旦,康熙當即拍板,四阿哥也當場保證,在預算範圍內,絕不克扣拖欠十四的研發經費,讓本來豪言壯語要立軍令狀的十四忍不住當著康熙的麵,給了四阿哥好幾個大白眼…

而當晚,康熙就找出萬壽節前老十要求朝廷撥款大力采購西洋大炮的折子,明文駁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