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走向(下)(2 / 2)

其木格雖然笑說著“討厭”,但還是舔了老十一臉的口水,連腦門都沒放過,讓老十悶笑不已。

畢竟這裏是紫禁城,雖然暖閣中沒留人守夜,但第二日,風言風語依舊傳了出去,不過,老十聽了這流言後,很是驕傲,一點也不著惱,開玩笑,放眼天下,有誰能屁股上挨了80大板沒兩天,就有能耐行周公之禮的?

其木格則是羞愧不已,覺得這似乎也該算是大清版本的不雅門了,恨不得自己出錢在暖閣裏裝個監聽器,免得那些探子眼花耳聾,誤了國家大事不要緊,別老做毀人清譽之類的損人不利己的蠢事。

於是,一個沒由來自滿的老十,與一個鄙視大清間諜的其木格都全然忘了,暖閣中可不止他們兩口子,還有安安睡在炕上呢。

直到當日下午、康熙勒令老十不得留宿宮中、立即驅除出境之際,老十兩口子都糊裏糊塗的沒弄明白,康熙為什麼又抽風了。

而隨康熙驅除令一起到達的還有康熙的斥責令,責令老十閉門思過,不得四處亂晃。

其木格因老十透了底,倒不怎麼介意,反而壞壞的想,康熙肯定是覺得老十趴在軟榻上滿京城轉悠,一來有礙市容市貌,二來也變相證明以孝治天下的康熙是個六親不認的狠心變態老頭。其木格思及此,很是狠狠的偷著樂了一把,遂滿麵春風的將老十送出了宮,不想又變相證明了傳言的真偽。

清心寡欲的四阿哥對老十和其木格除了鄙視還是鄙視,

十四則找了小妾試驗了一把,沒想出老十是怎麼一展雄風的,便跑到經驗老道的九阿哥處拐彎抹角的取經,不想,九阿哥也正鬱悶著呢,一來氣蒙古福晉太不潔身自愛,就算是老十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蒙古福晉怎麼能從了呢?九阿哥就不信了,站都站不穩的老十還能生生用強不成?那二嘛,也是讓九阿哥最為鬱悶的,就算不用強,好似也沒法子啊?

於是,虛心好學的十四便被惱羞成怒的九阿哥給轟了出去…

老十的一幫兄弟不務正業,但老十的親爹卻穩住了陣腳,不兩天又臨時起意,將弘暄叫到乾清宮考校了一回,而湊巧的是,不一會兒,太子、三阿哥和四阿哥這幾個年長的皇子,還有馬齊等幾個重臣便因朝務求見康熙,於是,大夥便有幸見識了弘暄的聰明好學,康熙許是覺得弘暄給自己長了臉,心情很是愉悅,下旨褒獎老十教子有方,晉貝子。

又過了兩天,安安總算可以挪窩了,在其木格向太後辭行時,不想又偶遇康熙,康熙板著臉過問了一下安安的傷勢,便與其木格再無其他交流,但等其木格一行人剛回到家,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康熙旨意就到了,封安安為和碩郡主。

安安起初倒沒什麼反應,在得知自己從此成了吃皇糧的人後,很是得意了一把,讓弘暄一臉的豔羨。

沒兩天,屁股傷勢未愈的老十就上了請罪折子,沒人知道裏麵究竟寫了什麼,隻知道康熙看完後,就下令,老十複升郡王。

好在老十兩口子一個受傷,一個照看傷員,內務府也沒催促,因此徐公公還沒來得及帶人將府裏逾製的建築拆除,總算給其木格節約了大筆銀子,不過府門的匾卻是一個接一個的換著,其木格還未得空查看賬冊,否則肯定又要大罵康熙沒事折騰,害自己無端破財。

朝中大臣一個比一個機靈,從弘暄被誇開始,便猜到了此事的大致走向,都明白老十恢複爵位是遲早的事,可這也太早了,大大早與眾人的預期,因此,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嗅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皆耐下性子來等康熙揭曉最後的底牌。

但急躁著給老十補償的康熙卻惹著了以“清流”著稱的一呆頭禦史,該禦史當即就出言反對,認為康熙這是置朝廷法度與不顧,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雖然禦史言辭懇切,句句在理,但康熙充耳不聞,反而找了個由子將該剛正不阿的禦史打發出去巡查地方政務了,轉手又賞了老十一百金,以滋慰問,氣得還沒出京的禦史揚言要死諫,還好,被他們的頭給罵了回去,“你摻和皇家的家務幹嘛,金子反正也是內府出的,皇上想賞給哪個兒子還要你來管?有那精神,還是留著好好為民請命去!”

朝中大臣、老十的一幫兄弟--除了九阿哥,都在翹首以盼康熙揭開最後的謎底,但康熙卻沒了動靜,老十也沒了聲音,據說整天都在書房裏呆著,不知是否在想下一篇請罪折子該抄哪篇名家大作,隻有其木格一改常態,頻繁的進府出府,笨拙的開展著其進京以來最為主動熱諾的社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