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徐公公的彙報,老十鐵青著臉,一言不發。
負責鏡子作坊的小英子悄悄看了看老十,支吾道:“主子,要不奴才出去打探打探,看看是誰在背後嚼舌?”
老十低聲交代著:“你去查查宮裏的那幾個太醫和其他府上私下有什麼聯係?至於其他的,就不用管了。徐公公,府裏的奴才你也找時間好好敲打敲打,另外,福晉那千萬不能泄露半句。”
等徐公公和小英子退出後,老十又找來勒孟和劉貴,又是低語一番交代…
這些日子,市井皆紛紛擾擾的流傳著關於其木格的各種罪狀:第一宗罪是:敦郡王福晉善嫉,做了許多傷天害理的事,手上沾滿了美女的鮮血,如今天道循環,報應不爽,壞事做絕的敦郡王福晉總算也怕遭到報應,肚裏的孩子還沒出生,就開始擔憂孩子缺胳膊少腿;第二宗罪是:敦郡王福晉不孝,將敦郡王的舅母拒之門外,據說讓舅母坐了小半天的冷板凳,連杯茶也沒喝到;第三宗罪就是:敦郡王福晉凶悍無比,不僅拿肚裏的孩子威脅敦郡王與舅家斷了聯係,還插手朝政,大放厥詞,硬是胳膊肘往裏拐,睜眼說瞎話,將荒涼的蒙古草原說成遍地黃金…
老十這邊隱隱覺得此事與阿靈阿脫不了幹係,心裏越發覺得苦悶。
當然老十也沒忘做各種公關工作,當機立斷的給其木格排了上課表,將莊親王的女眷請到了家中,自然,作為領隊,莊親王福晉不僅有責任不讓流言蜚語影響到其木格,還有義務在宗室老福晉圈子中為其木格正名。
此外,老十也立即以其木格的名義給嫣紅早已痊愈的奶奶送去了許多珍貴藥材,還派人將已經探過一回病的嫣紅大張旗鼓的送回了娘家探親,美其名曰在長者麵前多多承歡;
另外,老十也沒讓九阿哥和十四閑著,請兩人分別在宜妃和德妃麵前幫著說說好話,而八福晉和九福晉則負責在年輕貴婦中辟謠。
但老十卻忍著沒去拜訪阿靈阿。
盡管老十多管齊下,但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加之老十請的說客都不是中立人士,因此多方努力卻成了越描越黑,輿論對其木格是一天比一天不利,愁得老十真想泡到酒缸子裏,可老十連借酒澆愁的幸福也奢望不到,隻能打起精神,廢寢忘食的投入到了工作中,天天守在戶部翻著各種賬冊,弄得腦袋成天都頭昏腦脹。
雖然老十希望能以自己辛勤的工作換來康熙的沉默,但形勢比人強,眼見各種傳言不僅沒有消失的跡象,反而越演越烈,康熙終於忍不住過問起了老十的私生活。
老十自然是將其木格大力吹捧一番,還不忘為其木格抱屈:“皇阿瑪,其木格可從沒為難過嫣紅和海棠,就是環兒,其木格念她給我產下過一子,也是按妾來待的,可不料想依舊還是沒落得個好名聲,其木格的委屈有誰知啊,我瞧著不落忍…”
康熙無心聽老十為其木格打抱不平,不悅道:“你寵誰,朕不管,可你也不能冷落了後院,這後院要是怨氣大了,可不是什麼興旺之兆。你平時還是到各院多走動走動。”
老十忙道:“是。”
康熙見老十答應的這麼爽快,也懶得辨別真假,心想,他喜歡吃蘿卜,難道朕還非要硬逼著他吃人參不成?
於是康熙轉而問出了他比較關心的問題:“你媳婦都與什麼人結怨?可查出了眉目?”
老十思忖片刻,緩緩搖搖頭,道:“還沒頭緒,當日來府裏問診的太醫好像都沒什麼嫌疑,眼下正在盤問府裏的奴才。”
康熙盯著老十,神色不豫,康熙早已知曉當日去會診的太醫隔天就去了阿靈阿府上把脈,這根本就不用費事去查,拿這太醫院的出診單一看便知。看來老十還是不想和阿靈阿翻臉,康熙眼下還不打算敲打阿靈阿,但對阿靈阿這番操作也甚為不滿,鬧得滿城風雨的,丟臉的還是皇家,本想指望老十去給阿靈阿添添堵,不曾想在老十心中還是阿靈阿的分量更重,康熙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