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攻防先攻心——FBI教你學會感情投資
與對手交鋒首先要學會收買人心,其次是將收買人心的策略不斷運用到實戰中。
FBI裏有許多“傻子”
熱愛美劇的人常常會被劇中那些精明能幹的FBI探員所吸引,他們英俊瀟灑,機智英勇,幾乎可稱為完美的化身。他們運用敏銳的直覺,輕而易舉地看破事情的真相,但現實生活中,FBI的探員們並非一直給人以幹練的感覺,而且恰恰相反,許多情況下,他們看起來甚至像“傻子”一般,對近在咫尺的線索毫不關注,聽不出對方語言中隱藏的信息,也看不出對方真正的意圖,甚至會一步步落入對方的圈套中。
難道FBI的探員是傻子?當然不是。他們擁有極高的智商和縝密的思維,做出這樣的表現,隻是為了迷惑敵人。這便是人們常言的大智若愚,簡單地說,就是裝傻。裝傻是一種境界,也是FBI熟練運用藏心術的一種體現。
對陌生入侵者心存戒意是動物的天性,無論植食動物還是肉食運動,一旦發現有其他動物進入到自己的領域,它們都會立刻提高警惕,或豎起耳朵,或突然站立,或瞪大眼睛,或露出牙齒。人不是動物,不會有如它們一般的明顯表現,內心卻十分敏感。從FBI以往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犯罪嫌疑人都具有極強的戒心,有些人還具備反偵查能力和心理分析能力,若是一個人在接近他們的時候麵露精明之色,他們必然會對這個人提高戒心,格外防備,想要從他們的身上套出些信息也就會更加困難。如果懂得裝傻,並且偽裝得很成功,很多事情會變得容易許多,誰會想到一個看上去沒心沒肺的人會在一些小事上多加留意或者趁人不備采集證據呢?
很多時候,FBI為了消除嫌疑人的戒心,會在查案時故意露出一些破綻,比如假裝沒有發現嫌疑人一閃而過異樣的神情,徑直離開;或明知對方給出的線索是假的,還故作奮力地按照假的線索去追尋等。一位探員在向證人詢問口供時,發現證人的證詞中有一個小小的漏洞,但他並沒有立刻指出,而是以非常認真的表情記錄下證人所說的每一句話。詢問結束後,他真誠地感謝證人的配合,而證人剛一離開,他便派人悄悄跟在證人的身後,監視證人的一舉一動。果然,派去跟蹤的人告訴他,證人與嫌疑人有私下的接觸,並且存在金錢關係,從而落實了嫌疑人買通人證做假供的罪名。
FBI在研究中發現,裝傻是一種通用的技能,不但可以用在刑偵調查中,也可以用在生活中。在刑偵方麵,裝傻可以減少自身所帶有的威脅,掩蓋殺氣,降低對方心理上的防備,令對方掉以輕心,從而更容易露出破綻。在日常生活中,裝傻往往也能幫助人們更簡單方便地達到想要達到的目的。懂得裝傻的女人更容易討男人的喜歡,懂得裝傻的管理層更容易處理好與上下級的關係,懂得裝傻的政客更容易打敗競爭對手,懂得裝傻的新晉職員可以避免和同事發生正麵衝突,或遭到嫉妒和怨恨。
會裝傻的人看似傻氣,心裏卻明鏡一般,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事情的真相。很多人一定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村子裏有一個看上去傻傻的小孩子,每當人們拿出一張五元錢和一張一元錢逗他,問他要哪一張時,他都隻拿一元的那張。時間久了,人們都覺得這個孩子傻得不可救藥,便拿這種事當成消遣,然後看著他接過一元的那張錢哈哈大笑。終於有一天,一個人不忍見這個孩子總是被人嘲笑,便建議他下次拿那張五元錢,並向他解釋,五元錢能夠比一元錢買到更多好東西。誰知孩子回答道:“如果我拿了五元的那張,以後就不會有人再這樣逗我,我就一元錢也得不到了。”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在這個世界裏,真傻的人不是沒有,但畢竟隻是極少數,沒有幾個人真的傻到聽不懂別人的話外之音,看不見別人眼中閃爍的含義,分不清眼前看到的是真實或是假象。如果我們認為某個人很傻,認為他讓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占了明顯的便宜時,很可能,我們已經中了那個人的圈套。
裝傻的前提是擁有一顆善良的心。裝傻為的是自保,不被人傷害,而不是傷害他人,從他人身上獲得利益。如果平時裏的裝傻是為了消除周圍人的戒心,從而達到欺騙的目的,在他們身上得到好處,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都是不可取的行為。同樣,接近看起來有些傻氣的人時,也要抱有一顆純淨的心,不能心懷叵測。很多時候,人們受騙恰恰是因為有所企圖。故事中的孩子,從一方麵來講,是在利用其他人,但從另一方麵來講,也是一種報複。如果不是因為那些大人想要因此嘲笑他,或許他也不會一次又一次地裝傻欺騙他們。
裝傻的另一種表現方式是不揭穿自己看到的真相。在時機還未成熟的時候,一名隱藏身份的FBI探員絕對不可以輕易暴露自己的身份,因為這樣做除了打草驚蛇,沒有任何意義。對於那些身為臥底的FBI來說,裝傻更是一項必備技能,即使他們偷窺到了罪犯犯案的全過程,在時機成熟之前,他們也隻能假裝什麼都沒有看見,什麼都不知道。否則,不但他的生命會有危險,還會驚動犯人,促使他快速毀滅證據。
裝傻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如果裝得不像,給人不自然的感覺,便會產生與預期完全相反的效果。有些人為了讓人覺得自己很傻氣,故意用大笑、張大眼睛、歪頭等行為來代替自己的真實反應,甚至去做一些看起來很傻的事情,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在FBI的理論中,真正懂得裝傻的人並不會讓自己的言行舉止看起來很傻氣,而是知道如何讓周圍的人認為他是一個單純無害,對他們構不成絲毫威脅的人。
沒有人能夠從心底拒絕一個看起來無害的人,即使在心中還存有一些疑慮,但他們仍然願意相信這個人是真的無害。複雜的世界裏,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衝突令人們越來越孤單,越來越難以放鬆,若是有一個無害的人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幾個人會完全不動心呢?
一個人懂得裝傻,說明他是一個成熟的人,一個懂得為人處世的人。人們常說傻人有傻福,仔細想想,真的如此嗎?那些所謂的“傻人”真的很傻嗎?也許他們恰好因為懂得裝傻,才躲過了一些本要降臨到他們身上的不幸,才避免了一場沒有必要經曆的衝突,才能遠離是非之地,過起平靜安穩的生活。
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裏,懂得裝傻不但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也能讓自己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容易一些。遇到令自己難堪的事情,裝一裝傻,不糾結於此,會給人一種有風度的感覺;遇到令自己吃虧的事情,裝一裝傻,不去計較,會給人一種心胸開闊的感覺;受到別人的惡意攻擊,裝一裝傻,不去回應,會給人一種很有氣度的感覺;麵對生活中話裏有話的諷刺,裝一裝傻,不惱不怒,會給人一種有修養的感覺。
讚美是攻心的法寶
被讚美在人類的諸多心理需求中一直處於頂端。人們渴望被讚美幾乎勝於一切,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馬克·吐溫說過:“一句恰當的讚美能讓我高興三個月。”這足以體現人們在受到稱讚時有多開心。一些人類學家甚至說過這樣的話:在生存資源得到滿足之後,被讚美將是人類進步的動力。
韋恩是一名FBI特工,他與好朋友羅賓經常一起出席社交活動,但兩相對比之下,韋恩要比羅賓更受人歡迎。
在一次酒會上,羅賓發現一位漂亮的女士與韋恩相談甚歡,而此前,這個女士總是一幅拒人千裏之外的樣子。羅賓感覺非常奇怪,於是就向韋恩請教方法。“其實很簡單”韋恩說,“我隻是恰當地讚美了她的皮膚,我說,‘哦,上帝,你皮膚的顏色真漂亮,你能告訴我秘訣嗎?’”韋恩受歡迎的原因就是如此簡單,那就是恰到好處的讚美。
在FBI看來,讚美不得要領的話,反而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讚美需要認真學習。讚美不是拍馬屁,什麼時候讚美,該讚美什麼,裏麵都蘊藏著大學問。
比如,你對一個陌生人大加讚美,“你真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此話一出,不但收不到讚美的效果,相反會給人留下虛偽的印象。被讚美的人會感覺到:如此輕率的讚美必定不是出於真心,他對我的讚美也許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相法,我應該對他時刻警惕。
為何讚美之後,沒有拉近雙方的距離,反而更加疏遠了呢?FBI認為,這是你犯了讚美的大忌。
FBI通過多年的研究表明,人的內心世界被劃分為四個不同的區域,分別是:
公開區:自己和別人知道的信息。例如姓名、性別、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信息。
隱蔽區: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內心。如內心的想法或秘密等。
完全封閉區:無論是自己還是別人都不知道的信息。比如一個人具備的潛能等。
盲區:自己不清楚,別人卻知道的信息。比如別人對你的印象等等。
根據這一理論,如果讚美對方自己都沒有發現的優點甚至缺點,那麼就能輕易地取得對方的信任,達到籠絡人心的目的。
在一次交際晚會上,所有人都在狂歡,FBI特工注意到,隻有一名女子坐在角落裏獨自喝著香檳,看上去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好像很不適應這樣的場合。於是,這名特工便主動上前與該女子打招呼:“嗨,你看起來有些不自在,但是我能看出來,你與朋友在一起時一定非常熱情。我想,你的朋友們也一定是這樣認為的”。
“你說得太對了,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看來我的判斷很準確。”
很快,這名女子就被FBI特工所吸引,兩人越聊越投機,大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FBI特工就能通過讚美獲得了對方的好感。他從“一個人坐在角落裏喝香檳”,判斷出這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女孩子,與之交談時正是通過讚美這一不足之處,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下,正因為如此,當有人把他的缺點當作優點來讚美時,他會覺得自己的需求被理解,很容易對讚美他的人產生信任,從而由衷地感謝讚美人。但是,要注意讚美對方的語氣,決不能將讚美的話變成嘲諷,那樣便失去讚美的本意了。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浮誇的讚美,比如說“你真漂亮”等,但這些讚美像空洞的外交辭令,毫無營養可言。從這個角度出發,當你不懂得怎樣讚時,還不如緘口莫言,以免東施效顰,空惹人厭煩。
為了讓讚美達到預期的效果,你可以換個角度讚美對方,讓對方感覺到你的真誠與獨特。比如,讚美一段講話精彩,必然會指明哪一點讓人受益菲淺;讚美一個女孩子漂亮,一定是發現對方的眼睛或鼻子真的好看。對方聽到這樣的讚美會很高興,認為你真的了解他,因此願意結交你這個朋友。
在實戰中,FBI也常常運用讚美的技術籠絡人心,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
美國費城的一所大學籠罩在一片恐慌的陰影中。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接連有5條鮮活的生命喪生,受害者都是被人從高空推下致死的。為了盡快消除恐慌,恢複教學秩序,該校校長親自將此案委托給一位FBI特工。這位FBI特工是一位有15年辦案經驗的高手,他到達現場後,對現場進行了仔細的勘察,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發現一枚金色的戒指。經過DNA鑒定表明,這正是其中一名受害女學生的生前之物。根據所掌握的這一情況,FBI首先把目標鎖定在與她有密切關係的人身上。通過調查,一位名叫約翰·克裏的男子進入FBI的視線。於是FBI初步將犯罪嫌疑人鎖定在他的身上,並將此案判定為一起情殺案。
接下來最重要的是,找到這位名叫約翰·克裏的男子,可是他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FBI四處打探也沒有音訊。FBI憑多年的經驗判斷,雖然這名男子暫時逃跑,但是他一定會回來取走這枚戒指的,因為這枚戒指承載著他與受害女學生之間的愛情回憶。於是,FBI設下圈套,引誘這名男子出洞。FBI將拾到這枚戒指的事情公布出去,並注明了領取的時間和地點。
可是,時間一天一天過去,約翰·克裏並沒有如FBI所料想的那樣出現。正當所有人都失去信心時,事情出現了轉機。一個血色的黃昏,一個男子戴著黑色的口罩,出現在領取戒指的地點——大學教學樓28層的樓頂。看著這名男子慌張的神情與步伐,FBI意識到,就是他製造了校園血案。
為了穩住凶手,FBI裝作毫不在意的樣子,鎮定地問:“你是來領戒指的嗎?”
“是的,我是受害者的親屬,我要拿回戒指作做紀念。”男子假裝漫不經心地回答。
“你叫什麼名字?”
“馬丁·路斯,”他隨口說。
“不,你的真實姓名叫約翰·克裏。”FBI繼續說道,“根據我們的了解,你是一個非常注重感情的人。任何人傷害你的朋友,你都會給予還擊,我很佩服你這樣的人。”
FBI的一席話打動了男子,他摘下口罩,對FBI說:“非常感謝你,這是我聽過的最真誠的讚美。在別人看來,你說的這些都是我的缺點,他們為此不斷挖苦我,令我感到十分苦惱。”此時,FBI感覺到男子已經放鬆了心神,並且對自己產生了信任。最終,約翰·克裏主動供述了製造校園血案的全過程。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FBI在麵對窮凶惡極的殺人凶手時,仍然能對其進行巧妙的讚美,從而打動犯罪分子,最終使其在心理上放鬆警惕。
現實生活中,FBI與人打交道時,經常靈活地運用讚美的技巧,從而達到讚美的初衷。那麼,FBI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1)讚美要具體。“局部讚美”與“整體讚美”相比,前者更加客觀和真誠。比如稱讚男孩子時不隻說“你很帥氣”,要指出哪裏帥氣;稱讚女孩子時不隻說“你很漂亮”,要指出哪裏漂亮。具體方向的讚美更能讓人感覺到心悅誠服。
(2)讚美對方不明顯的優點。每個人的優點,都有“明顯”與“不明顯”之分,而大多數人對他們“明顯”優點的稱讚已經感到毫無新意,甚至會產生疲倦和厭煩。如果你此時隨大流,那麼一定不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讚美對方“不明顯”的優點,就像一個意外的禮物,是個無法抗拒的驚喜,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放低自己讚美對方。適當的放低自己來讚美對方,會在頃刻之間得到對方的認同甚至感激。而且這種放低自己的讚美,會給人以謙虛的感覺。完全不必認為這樣做過於諂媚,與此相反的是,真正心靈強大的人往往善於自嘲。
(4)“隻有你……”,強烈的讚美。從心理學而言,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做一件事:尋求肯定。所以我們需要讚美,需要認同。“隻有你……”幾乎是最強烈的讚美,隻是這一句簡單的話,就能讓人產生巨大的認同和感激。在恰當的時候用這種方式讚美對方,對方很有可能把你當成知己,從而產生“士為知己者死”的感慨。
貶低自己,抬高對手
FBI常把這樣一句話掛在嘴邊:“貶低自己,抬高對手,是有效的了解對手的心理策略。”FBI不僅將這句話掛在口頭上,更是放在心裏,應用到實戰中。
研究表明,大多數人都不希望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從內心深處來講,他們渴望自己是唯一的,無可替代的。FBI通過實踐,摸索總結出一套收買人心的策略:人的天性總是希望別人處處不如自己,內心才會滿意,因此,從這種心態入手,適當地貶低自己,抬高對方,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當這些人看到別人不如自己時,心理上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從而放鬆自己的警惕心理,使自己更容易掌握對手內心的真實想法。
在FBI看來,籠絡人心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對方的防禦心理,這是讀懂對手內心世界關鍵的一步。此外,大多數人都喜歡得到別人的激勵和讚美,所以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時刻謹記這一點。激勵或讚美對方,可以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從而實現窺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