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好好活著,關愛自己
消解壞心情很簡單,就是好好活著,關愛自己。比如:培養一個興趣,養成一個好習慣,偶爾換個新發型、買一件心儀已久的服裝,去健身房做一次大汗淋漓的健身運動,睡個美容覺,或是敞開肚皮去飽餐一頓等,這些都是消解壞心情的良藥。
運動一下,調節自己
運動能帶給人青春飛揚的信心,帶給人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膽氣,因為運動以最直白、最樸素的方式展現了人積極向上的本質,人也可以在運動中調節自己。
“生命在於運動”已經是一句很古老的話了,我們可以仿造出:“健康在於運動”“青春在於運動”“美麗在於運動”……隻因為運動的狀態才是人生最飽滿最自然的狀態,它能帶給人許許多多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流光溢彩,帶給人許許多多生命裏最重要的體驗。
素有“運動少女”之稱的孟雪瑩剛開始一直怕運動。雪瑩怕跑不快,怕下水,怕鉛球扔在腳前,所以雪瑩雖成績優秀內心卻羞怯無比,跟人說句話都容易臉紅,對一切陌生之物都心懷恐懼。在雪瑩念大學之後,她心中常有種種目標,卻常感體力不支,要靠比別人更多的睡眠時間來恢複精神。雪瑩羨慕那些從小就有運動素質的人,鄧亞萍、郎平等人在運動場上奮力衝殺的情景讓她激動不已。她羨慕她們渾身有用不完的精力。自從雪瑩開始鍛煉後,慢慢地脫胎換骨了,她變成了一個1.70米的高個子的苗條少女,她擦著因運動而流下的汗水,自豪而又自信,臉上有著光彩照人的健康無比的紅潤,像朵盛開的鮮花一樣。
冬天,每天清晨去操場或馬路上慢跑,呼吸新鮮芬芳的空氣,一整天都會感到精神抖擻。夏天,每天去遊泳,水可使我們塑造出最好的身材。堅持練投籃、練翻滾、練乒乓球,頭腦會因此而靈活機敏,目光會因此而炯炯有神。總之,運動不僅能給人一副好身材,還能賦予人自信、勇氣與毅力。退役的運動員幹什麼都很成功,如李寧做服裝,郭躍華開餐館等。這不是什麼神話,而是定律、常規,因為隻有擁有不竭的體力才有不竭的能量。
令人遺憾的是,在清晨的馬路邊上、公園裏,我們經常可以見到許多鍛煉身體的中老年人,卻鮮見年輕人的蹤影,他們甚至振振有詞地說什麼早上不鍛煉身體,睡懶覺是一個人聰明的表現。其實恰恰相反,美國一位博士的最新研究表明,一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其智商也比較高。
生命在於運動。一天24小時,我們要分配給工作、朋友、家人、娛樂、睡眠等,不過,一定要記得留點時間給運動。
別再猶豫了,快快行動起來,加入健康運動的行列中來,享受青春飛揚的自信吧!
發展興趣,愉悅自己
興趣,是一個人充滿活力的表現。生活本身應該是赤橙黃綠青藍紫多色調的。有興趣愛好的人,生活才有七色陽光,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珍貴可愛。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使自己的興趣廣泛一點,多涉獵一些雅的、俗的,能給人生增添無限的樂趣。
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容易產生成就感,易被社會接納。因為他能贏得社會的讚譽,周圍人的欣賞;能做到厚積薄發,觸類旁通,愉快地編織自己的人生之網,萌生出新的樂趣;易發現別人不易發現的智慧和美。有時,在別人一籌莫展之處,他卻能暢通無阻,勇往直前;在別人遇到危難、難以前進時,他卻能履險如夷,跨越阻礙。
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即使在最艱苦的年代裏,仍然堅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從事自己的小愛好——集郵。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可以讓他忘記周圍的一切煩心事,讓心情徹底放鬆,讓大腦重新清醒起來。
小愛好不但可以愉悅身心,放鬆心情,而且還有延年益壽之功。有人做過這樣的研究,他們試圖找到長壽老人的共同特點。他們研究了食物、運動、觀念等多方麵因素對健康的影響,結果令人驚訝,長壽老人們在飲食和運動方麵幾乎沒有完全共同的特點,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即他們都有自己的小愛好,並且把這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而為之奮鬥,這是他們的精神寄托。
所以,無論你對生活多麼不滿,一定要有人生目標,要有點興趣愛好,有點精神食糧,因為它能讓你找到心靈家園,從而使人生更有意義。
興趣不僅是事業成功的助推劑,還能讓人感到工作的快樂,減輕疲憊感。
“壓力之父”塞葉博士曾經說,盡管他每天從早晨五點工作到深夜,但他認為自己這輩子從未做過一件工作,自己整天都在“遊玩”。因為對他而言,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就是遊戲。
美國內華達州的一所中學曾經在入學考試中出過這樣一道題目:比爾·蓋茨的辦公桌上有五隻帶鎖的抽屜,裏麵分別裝著財富、興趣、幸福、榮譽、成功。比爾·蓋茨總是隻帶一把鑰匙,而把其他的四把鎖在抽屜裏,請問他每次隻帶哪一把鑰匙?其他的四把鎖在哪一隻或哪幾隻抽屜裏麵?有一位聰明的同學在美國麥迪遜中學的網頁上麵看到了比爾·蓋茨給該校的回信,信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在你最感興趣的事物上,隱藏著你人生的秘密。”無疑,這便是問題的正確答案了。
那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興趣豐富了個人的日常生活,充實了個人的內心世界。而如果一個人能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聯係起來,那麼他就更能夠經營出豐富多彩、幸福歡樂的人生。
積極行動起來吧!找一項自己感興趣的事,投入你萬分之十的力量,致力於你所動心的某項愛好,這樣你的生活就不會再感到乏味,你的身心就不會再感到疲憊。
合理飲食,保健自己
麵對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如果再不嗬護自己、合理飲食,那就難以保住青春與陽光了。未來生活的質量取決於我們現在對待身體的方式。因此,從現在開始,真正尊重自己的身體、善待自己的身體,給它以細致的關愛與嗬護吧。
我們知道,健康的身體需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運動等來養成,可是有誰真正用心去實施這些世人皆知的定律了呢?
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養成嗬護健康的良好習慣,注重這些看起來不足掛齒卻有可能影響自己一生健康與美麗的細節。那麼,我們在日常飲食方麵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注意減少脂肪的攝入。一般來說,要控製總熱量的攝入,減少脂肪攝入量,少吃油炸食品,以防體重超標和肥胖。脂肪的攝入量應占總熱能的20%~25%。如果脂肪攝入過多,容易導致活動耐力降低,影響工作效率。
維生素攝入要充足。維生素本身並不產生熱能,但它們是維持生理功能的重要營養成分,特別是與腦和神經代謝有關的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6等。這些維生素在糙米、麥中含量較豐富,因此日常膳食中糧食不宜太精。另外,抗氧化營養素,如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它們在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量尤為豐富。白領工作繁忙,飲食不規律,維生素營養不足,因此不妨用一些維生素補充劑來保證維生素的均衡水平。
注意補充氨基酸。職業人士的工作特點是用腦,因此營養腦神經的氨基酸供給要充足。腦組織中的遊離氨基酸含量以穀氨酸為最高,其次是天門冬氨酸等。豆類、芝麻等含穀氨酸及天門冬氨酸較豐富,應適當多吃。
注意均衡營養。腦和肌體的正常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攝入食物的質量。營養不平衡可能成為職業人士某些疾病的誘因,對大腦的活動能力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應注意營養和膳食平衡,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加強體育鍛煉,使自己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身體勝任工作,更好地享受生活。
另外,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需要補充不同種類的營養。在不同的年齡加強特定的營養,能起到增加能量、提高生育質量、增強免疫力、緩解更年期症狀等不同功效。所以,為了保持身體健康,人們應該根據自己的營養目標來調節飲食。
傾聽音樂,放鬆自己
音樂是天使的語言,它最容易觸動我們的心靈,帶給我們至美的享受。
音樂是心靈的伴侶。美妙的音樂,帶給人們的是美的享受,情的陶冶,心的傳遞。
聽音樂的時候,可以讓人忘記一切:忘記痛苦,忘記挫折,忘記寂寞,忘記悲傷。憂鬱的時候,不妨在音樂中尋找樂趣;失意的時候,不妨在音樂中尋找自強;彷徨的時候,不妨在音樂中尋找真誠;迷惘的時候,不妨在音樂中尋找友愛。音樂,可以打開我們閉塞的心靈,獲得生命的永恒。
音樂是心靈的伴侶,欣賞音樂不僅可以緩釋情緒、純淨心靈,還可以成為心理治療中音樂療法的有效工具。
大量的科學實驗證明,人們在聽音樂的時候,生理會發生很多變化。例如,肌肉電位(緊張度)下降,去甲腎上腺素含量增加(導致身體放鬆),內啡肽物質含量增加(產生愉悅和歡欣感)等。音樂精神減壓是音樂治療的方法之一,是在音樂的生理功能的基礎上,融合心理學中的肌肉漸進放鬆訓練技術、催眠以及自由聯想技術,以幫助人們達到生理和心理的深度放鬆。
1975年,美國音樂界的知名人士金太爾夫人因乳腺癌纏身,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瀕臨死亡的邊緣。這時候,金太爾夫人的父親不顧年邁體弱,天天堅持用鋼琴為愛女彈奏樂曲。或許是充滿愛心的旋律感動了上蒼。兩年之後奇跡出現了,金太爾夫人戰勝了乳腺癌。重新康複後,她熱情似火地投身於音樂療法的活動中,出任美國某癌症治療中心音樂治療隊主任。金太爾夫人彈奏吉他,自譜、自奏、自唱,引吭高歌,幫助癌症病人振奮精神,與絕症進行頑強的拚搏。
德國科學家馬泰鬆致力於音樂療法幾十年,在對愛好音樂的家庭進行調查後注意到,常常聆聽舒緩音樂的家庭成員,大都舉止文雅、性情溫柔;與低沉古典音樂特別有緣的家庭成員,相互之間能夠做到和睦謙讓、彬彬有禮;對浪漫音樂特別鍾情的家庭成員,性格表現為思想活躍、熱情開朗。他由此得出結論說:“旋律具有主要的意義,並且是音樂完美的最高峰。音樂之所以能給人以藝術的享受,並有益於健康,正是因為音樂有動人的旋律。”
音樂是心靈的伴侶,是心事最時尚、最浪漫的表達,也是撫慰心靈的和煦之風。音樂能刺激人的感官,激發聯想,還能使心靈得到滿足,身體得到放鬆,並且可以緩釋沉重壓力下積累起來的緊張情緒,讓人精神振奮、歡欣、輕鬆自如。
音樂的魅力是無窮無盡的,或如《高山流水》氣勢磅礴,或如《梅花三弄》婉轉纏綿,或如《二泉映月》哀婉動人,或如《梁祝》淒美斷腸……不一樣的時刻,有著不同的心事和心情。獨上西樓,望斷天涯,寂寞無處遣的時候,或許,音樂是最好的寄托。依水而立,一曲訴盡無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