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陰陽是中醫四診八綱的總綱。八綱中的表與裏、寒與熱、虛與實,都可以用陰陽兩綱加以概括,即表、熱、實為陽證,裏、虛、寒為陰證。因此,人體一切錯綜複雜的病情都可以歸納為陰陽兩大類型,從而製定辨證治療的總方向,獲得正確的治療效果。
臨床上很多疾病,諸如現代醫學的慢性肺炎、肺結核、支氣管炎、感冒、過敏性皮炎、過敏性鼻炎、急性腎炎、慢性腎衰竭、腎病綜合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腸炎、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再生障礙性貧血、血管神經性頭痛、高血壓病、內耳眩暈症、神經官能症、腦血栓形成、腦出血、癲、老年性癡呆、冠心病、高血壓心髒病、風濕性心髒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更年期綜合征、尿崩症、不孕症、性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均可運用壯陽補腎、溫補肝陽、溫陽補心、溫陽補肺、溫陽補脾,或滋陰補腎、滋陰養肝、滋陰補脾、滋養心陰、滋陰養肺的方法調養、治療,並取得很好的效果。
《中醫補陰陽養生法》自2001年9月出版以來,受到讀者關注和認可,也有些讀者提出了一些很好的修訂建議。為與時俱進,在人民軍醫出版社的支持下,我們對本書進行了修訂再版。適時增補了中醫有關人體陰陽的生理、病理和陰陽常見虛弱病證等基礎知識,各類陰陽虛證的證候特點和補法概述,以及針灸、藥枕、艾灸、刮痧、敷臍、穴位貼敷、按摩、氣功補陰陽法等新內容,希望對廣大讀者補陰陽養生有所裨益。書中如有不當之處,歡迎讀者指正。
馬汴梁
2010年10月於夢癡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