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理解重慶之門
張法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的都市進程突然加快了曆史性的腳步,中國的都市麵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座座崛起的中國都市,迎來了一般民眾的歡呼,也成了國內外學界的困惑。
中國都市應當怎樣發展?對中國都市發展應當怎樣去理解?這樣的問題,一個個出現,在學者心中盤旋繚繞,揮之不去。
重慶,中國西南部的山城,一樣被卷進了新時代的都市浪潮之中,到過重慶的人,會有種種的感受:走到解放碑,高樓林立,仿佛到了香港,到了紐約;走到磁器口,古街古房,依稀有了一點民國,甚至民國之前的感覺;來到曾家岩50號周公館,感受到了中國現代性的嫋嫋雲煙;來到釣魚城遺址,你的想象會馳騁在13世紀的古代……
重慶,像中國東西南北的各個大都市一樣,在走向與全球化緊密相連的摩登式的現代,又包含著自己傳統的好幾個千年,內蘊著極為豐富的曆史彩片。走向現代性的重慶,怎樣才能把古代與今天,中國與世界,傳統與現代,全球化的時尚與地區性的特點,完美地結合起來,成為一部當代的最美麗的影片,正是一個時代的大題,擺在當代重慶人的麵前。
創造需要很多因素,其中的要項之一,就是理解。對新重慶的創造,需要對重慶有一個深刻的理解,了解她的地理,熟悉她的人民,認識她的曆史,通曉她它的文化,感受她的多樣和豐富,理解她的性格和性情……
擺在我麵前的這本書,《江山重慶奇跡之鄉》,是四川外語學院王毅教授多年來研究重慶的成果,翻開目錄,我感到一種宏觀的氣派,它有抓住了大問題(如“千年一脈的文化軌跡”)展開自己的理論探索的胸懷;又有體察典型性個案(如“重慶形象設計成敗與思考”)進行細細析辨的功力。雖然尚未進入中書的細讀,我突然感到,這本書,像一道理解重慶之門,誘惑著我進去,進到門裏麵去看。我希望,我對重慶的種種困惑,能夠在這裏得到一些解答,也許,書中的一些說法,不能讓我滿意,但我渴望著與之論辯,讓書中給出的論辯,把我推向解決疑難的門坎;也許,我的一些問題,尚未在書中出現,這會讓我思考,為什麼沒有出現……
隻要對重慶有一種關切,隻要對中國都市有種種困惑,隻要對身在21世紀這一曆史之點和身在中國重慶這一空間之點這一命定的事實,有一種自我理解的渴望,這本書,《江山重慶奇跡之鄉》,大概可以是一個好的機緣或起點,讓您去思、去想、去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