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已是淩晨兩三點,季節的大手依舊不停地在揮針走線,縫製出濃鬱如酒的夜色。在夜色裏泅渡的天籟,依舊紛紛揚揚。嚓嚓,啪啪,音符仍有拔高之勢。繁密的音節,和著動人的樂章,那是春天真正意義上的讚美詩啊!聽到出神處,恍覺自己是宿在海邊。那海浪的歌聲一路拍打而來,小屋竹床似在微微晃動。忽然某個時候,我想到把它當成一首交響樂曲來傾聽。這樣的傾聽,果然更覺美妙。分明聽見低音渾厚,中音深沉,高音激昂。又似看到了天地鼓起的腮幫,在拓寬排簫的廣闊音域,使這繁響比大塊噫氣還要雄渾激昂。

群聲雜起的深處,便是滄海桑田的流向麼?我知道,這回響的跫音,將長夜不央,我的感慨,也將長夜未央,索性坐起來傾聽。隔壁的姑媽看來已睡了。這聲音於她們,倒真是真正的大自然催眠曲呢。我偶然想到了一個比喻:大地的咀嚼聲。想著,我似乎聽懂了這聲音裏的深長意味。在這樣充滿希望的聲音裏,一切人生的苦難與愛的曆程,都將趨於平淡,呼吸芬芳。在這樣的傾聽裏,生命變得崇高純粹。在這樣的傾聽裏,我學會了真誠、友愛、淳樸。我知道,以後麵對沉默的大山,緘默的植物,我已懂得了欣賞,懂得了諦聽,知道了敬畏。天地漸次蘇醒,群山依然睡意朦朧。而我也終於沉沉地睡去。

日上三竿時,我起身,便往屋後的山頭衝去。密密的筍林中,我隻能迂回漸進。身邊的筍兒,披著一身泥土的生腥味,給人一種目睹生命分娩後的激動。等到山頂時,我也披滿了一身泥土的清新味。我竟然喜歡上這種味道了。

向遠處眺望我的眼前是竹的海洋。隻見村前村後,山麓山坡,到處都是密密的竹雲。不知以何為動力,從房舍間就已起步的竹浪,密密麻麻層層疊疊向山頭鋪天蓋地而來。人如身在錢塘江邊,山風拂來,潮頭湧起,避之不及,因而濺濕了許多綠色意象。

俯瞰之下,但見村子三麵環山,一條馬路從西邊東張西望出了村子。三麵青山都是富士山形,彼此相連,不突不峭,也無洞無穴,給人一種穩重端莊之感。綠色波浪起伏,傳來一陣陣隱隱的濤聲。那濤聲,不覺中連著了井崗山的旗語。這時,我覺得整個村莊像極了賀龍元帥手中青煙嫋嫋的煙鬥。掬一縷白雲,便可聞到湖南民俗在江西山水的炙烤中發出的濃厚醇香。

佇立良久,我陶醉於竹濤中春筍零碎的拔節聲合奏的天籟。跟著春天律動的腳步,不知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