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慧眼讀心術:識人知人讀懂人心
曆朝曆代的興衰成敗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是否善於用人,而用人必先識人。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要借重人才發展事業,做到在競爭中所向披靡,用人者就必須掌握識人的技巧,以便在“魚目混珠”的茫茫人海中挑出你真正需要的“千裏馬”。
把好“進入”這道關口
要想擁有所需要的人才,用人者就必須把好“進入”這道關口。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你的團隊就如同一輛開往目的地的汽車,不斷地會有人上車、下車,要想順利到達理想的目的地,就得保證有一群真正有用的人不斷上車。那麼,什麼樣的人是真正有用的人呢?
所謂真正有用的人,就是那些有能力也樂意為工作而“全力奉獻”的人。你也許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有些人無論接手什麼工作都會幹得很出色,這似乎說明人在崗位上的成功不因崗位的不同而受到影響。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從人的內部剖析你就能很容易找到答案,這些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在某些核心品質上的突出表現。一個合適的人選通常具有許多寶貴的素質,我們在選擇過程中應就下麵這些方麵對相關人員進行重點考察。
(1)目標明確:應聘者是否為自己確立了具體而現實的個人目標。
(2)有組織能力:在工作過程中,他們是否能做到有條不紊,安排得當。
(3)勇於進取:應聘者是否能夠完全獨立地工作,並且能夠應對不同的情況。
(4)能做出明智的決定:應聘者是否有能力解決難題,並且所做出的決定是明智的。
(5)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應聘者是否能夠建立起良好和持久的人際關係。
(6)與人溝通的能力:應聘者是否能成功地與人溝通,使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
(7)領導能力:應聘者是否能夠領導並且激勵其他人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工作。
(8)熱愛工作:應聘者是否能對自己工作中試圖落實的目標充滿自信和熱情。
(9)有魄力:應聘者的魄力是否在他工作時占了上風,是否體現在他對目標的關注上、辦事的決心上和對待難題的鍥而不舍的韌勁上。
(10)敢於麵對挫折:應聘者是否能在大步前行追求目標時,也意識到出現的問題和挫折,並且從中吸取教訓。
(11)充實自我:應聘者是否在有計劃地、係統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12)安心工作:我們是否能夠看到應聘者與公司之間存在著一種良好的合作關係。
上麵這十二條是對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的分析。當然對於某一個具體的行動方案或職位而言,還有其他一些不可缺少的品質。例如,作為網絡谘詢員,必須要有超乎尋常的熬夜本領,要一直對著電腦工作;作為地區銷售經理,則必須要堅毅果敢並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等。總而言之,我們必須將人力資源與戰略目標結合起來去識別和挑選人才,確保有真正合適的人來開展工作。
從相馬之道探究識人的著眼點
早在我國古代,人們在識人、相人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在《列幹·說符》中記載了伯樂與秦穆公論相馬的對話,現摘錄如下:
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公元前660年-前621年在位)謂伯樂(泰國人,以善相馬著稱)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
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相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果薪者,有九方皋,此其相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之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壯而驪。
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也!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於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上麵這段對話的意思就是,秦穆公對伯樂說:“你年紀大了,你的子孫中有沒有可被派去訪求良馬的人呢?”伯樂回答說:“良馬可以靠外表的形態、骨架去鑒別。但是要說到天下最出眾的馬,卻隻能靠一種若有若無、若隱若現的神態氣色來鑒別。這種馬跑起來快得馬蹄不沾塵土,駕車快得不留轍印。我的子孫在相馬方麵都是下等人才,他們可以鑒別出良馬,卻鑒別不出天下最出眾的神馬。有個和我一同擔柴擔菜的朋友,名叫九方皋,他在相馬方麵的功夫不在我之下,請讓我引他來見您。”穆公於是召見了九方皋,派他去訪求駿馬。過了三個月後,九方皋回來報告說:“已經找到了一匹駿馬,這匹馬正在沙丘上。”穆公問道:“是匹什麼樣的馬呢?”九方皋回答說:“是匹黃色的母馬。”秦穆公便派人去沙丘上取這匹駿馬,一看,卻是一匹黑色的公馬。
穆公得知後,十分不高興,把伯樂叫來並對他說:“壞啦,你推薦來訪求良馬的人就連馬的顏色、性別都不能區分,又怎麼能鑒別出馬的優劣呢?”伯樂聽後深深地歎了口氣說:“九方皋相馬的技術竟如此高明啊,這正是他大大超過我的地方。九方皋所著眼的,純粹是馬的內在神韻。他隻要看到了馬內在所具有的出眾品性,就可以完全忽略這匹馬的外表。他隻看重馬的內在品質,而不看重馬的外表。那些應當鑒別的方麵,在他眼中暴露了無遺;而那些不值得在意的地方,在他眼中都隱匿了起來。也就是說,他隻注意觀察應該注意和重視的方麵,根本不去在意那些無關緊要的地方。像九方皋這樣的相馬技術,還有比相馬本身更寶貴的意義。”後來那匹馬被送來了,穆公一看,果然是天下難得的駿馬。
伯樂相馬的神技曆來為人所歎服,而他無私推薦賢人的品格更為難能可貴。秦穆公讓他推薦一個善於相馬的人代替他,他沒有推薦自己的兒孫親屬,而是不遺餘力地保舉了相馬技術高深的九方皋,從而確保了在自己身後,仍然會有真正的“天下之馬”脫穎而出。
伯樂相馬,注意馬的內在本質,而不注重馬的外形,九方皋相馬更是如此,所以能夠選出天下難得的駿馬。相馬同選人。現在,有些用人者,在選人用人方麵,缺乏伯樂薦賢為公的精神,更缺乏九方皋的才能。他們隻為自己著想,想的隻是“位子、兒子、票子”,而不是組織的事業是否後繼有人。
有的用人者選人隻看是否“聽話”,是否能“按自己的意圖辦事”,是否維護自己的“獨立王國”;而根本不看其是否忠於組織,是否具有真才實學,是否能夠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是否能為組織成員謀福利。這樣,往往讓一些心術不正的投機者得到重用,而使真正的人才被埋沒,這是完全不可取的。你要得到真正的人才嗎?那麼,就請學習一下伯樂和九方皋。謹慎對待“第一印象”
九方皋相馬,隻看重馬的內在品質,而不看重馬的外表,這說明他能透過現象看本質,而不是憑第一印象來判斷馬的優劣。識人也應該如此。諸葛亮曾對識人有過一番精辟的論述,他說人“有溫良而偽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這些話對於今天的用人者來說,同樣具有深刻的啟迪。
現實生活中,難免會有眼高手低之輩魚目混珠。他們常常打著高學曆、名校畢業、經驗豐富的招牌,很能唬人,但真正工作起來,卻根本沒有實際操作能力。如此一來,用人者本想借人才之力來快速發展企業,就變成了培訓員工;當培訓起不到效果時,又要花心思請他們走人。到頭來,用人者等於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對用人者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誰都難免有看走眼的時候,但我們需要盡量避免,這就要求用人者擁有透過表象看本質的能力。
第一印象往往具有一些欺騙性,用人者應舍得花時間測試每位應聘者,盡力找出他們擅長什麼,他們是否真正適合你的工作;他們具有什麼工作技能,是否容易訓練和改變他們。
在招聘時,不要完全指望第一次麵試就能全麵了解一個應聘者。多研究一下他們的應聘材料,了解一下他們有關的背景,充分地進行麵試,才能更有效地避免被表麵現象所迷惑。你可以帶上你所挑中的候選人員去參觀一下企業,觀察他們對企業感興趣的程度,詢問他們一些問題,讓他們講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並表述一下自己的願景。這樣,才有利於發現最合適的人選。
總的來說,用人者要想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客觀地看人。
識才最忌主觀成見,戴“有色眼鏡”。“疑人偷斧”使無辜者遭嫌,而“情人眼裏”的“西施”並非就一定是絕代佳人。濃厚的主觀色彩,往往造成情感上的誤差,遮掩或扭曲人才的真實形象。
(2)要全麵地看人。
“盲人摸象”,把局部當成了整體,犯了片麵性的錯誤。識別人才切不可像“盲人”一樣,以偏概全。看才識才要顧及德、才、學、識各個方麵,而各個方麵都要堅持一分為二。
(3)要曆史地看人。
世上沒有常勝將軍,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我們不能憑一時一事定終身。現在犯了錯誤,要看過去的一貫表現;過去犯過錯誤,更要重在現實表現。
(4)要發展地看人。
“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人才總是在變化,特別是正在成長發育的青年人才,可塑性強,變化潛能大,不可能一看到底。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大詩人白居易更是將其概括為:“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需待七年期。”
(5)要從大節上看人。
孔子主張:“赦小過,舉賢才。”就是說要從大的方麵識才,這很有道理。人才的優劣,要看大德,看在大是大非麵前的態度,要堅持以德選才。
(6)要從本質上看人。
識別人才不僅要用眼和耳,更重要的是要用腦。透過表麵現象,認真分析,去偽存真,才能識別“廬山真麵目”。對“疑似之跡”,不可不察。
(7)要從長處看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才都有優點和缺點,而優點和缺點又具有“共向性”。二者往往相伴而行,峰高穀深,峰穀並存。如,勇於開創往往“自尊自負”,好學深思往往“孤僻離群”。
另外,憑一人之見來作結論常常有片麵性。一個員工的優劣,既需要通過長期的工作實踐來檢驗,也需要靠眾多的人來鑒別,光靠用人者一個人來觀察了解顯然是不夠的。隻有依靠大家的力量、團體的力量,才能了解得更全麵、更深刻。
慎用心理素質太差的人
心理素質是指人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誌過程的具體特征及人的個性心理特征與個性傾向性的具體特征。心理素質包括氣質、性格、興趣、價值觀等。
由於現代社會激烈而又殘酷的競爭,已經給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人才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企業能否在重重壓力之下前進,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僅要看人才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還要看其是否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因此,我們在招聘新人時,必須考慮到如下一些問題:新招進來的人是否具有創造才能和創新精神,是否能用人和訓練他人,是否能在團隊中合作,是否能隨機應變並善於學習,是否具有工作熱情和緊迫感,在重壓之下能否成功地履行職責等等。
心理素質不好的人,在麵臨較多的工作任務、較大的工作壓力、較快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以及不同的待遇時,就會出現心理障礙。
所謂心理障礙,實際上就是“想不通”引起的一種心理狀態。人們對來自外界的變化和信息“想不通”的時候,心理上就會產生脫離正常狀態的變化,出現某種負麵的心理狀態。長期“想不通”,心理障礙得不到有效消除,就可能引發心理疾病,甚至引發嚴重的後果。因此,用人者必須對這些心理上的病症有所了解。目前在員工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現象或不良情緒:
(1)焦慮。包括著急、憂愁、恐慌、不安等情緒。焦慮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坐臥不安、失眠等症狀。焦慮不僅影響員工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甚至可能影響生產,引發安全或質量事故。
(2)抑鬱。抑鬱是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悲傷或對自己的前途感到絕望而產生的一種精神狀態,其大腦代謝、激素水平以及心髒功能都在起變化。嚴重者被認為患上抑鬱症。表現為嚴重失眠、意誌消沉、自我封閉、苦悶、沒有激情,有的還酗酒、吸毒,甚至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