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右任中秋過賀蘭山
方純
1926年9月,馮玉祥采納了李大釗同誌“進軍西北,解圍西安,出兵潼關,策應北伐”的建議,舉行了震驚中外的“五原誓師”。
其時,於右任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身份授旗並監督。誓師後,馮玉祥撥出2.5萬人馬(號稱10萬),歸於指揮。這支隊伍途經寧夏,取道平涼,赴援陝西。行軍時,於右任偕蘇聯顧問團團長賽福林、副團長西林及共產黨員史可軒等乘汽車進發。他們經臨河,過磴口,黃昏至石嘴山以北,迷失路途,誤入沙漠地帶,汽車進退不得。
當天適逢中秋佳節,沙漠行軍,烈日當頭,燥熱難熬,進入夜間又寒氣襲人。因行軍匆匆,大家白天滴水未沾,雖有皓月當空,卻困渴交加。史可軒自告奮勇,帶人到黃河汲水,解除了大家的困苦。
中秋節的第二天,於右任、史可軒一行到達銀川,稍事停留,於右任改乘馬車向南行進。他曾寫了兩首七絕,以記此次行軍。
中秋過賀蘭山
護巢蒼隼安雲晚,失水神龍詎足憂;
大地馳驅四萬裏,賀蘭山下作中秋。
出寧夏望賀蘭山積雪
賀蘭山下作中秋,山上飛雪已白頭;
垂老才知邊塞苦,輕驅十萬出靈州。
馮玉祥會晤端王
王中
1926年,馮玉祥五原誓師,響應北伐,入甘援陝。途經寧夏時,請居住寧夏城(銀川市)的前清端王前往晤談。
端王覺得馮玉祥非常厲害,前往聚晤,恐無好結果,不敢前往。遂叫他的女婿吳兆乾代為往晤。吳兆乾前往說明原因,馮玉祥笑雲:“請他不要害怕,他既不敢來,明天我去看他。”
第二天,馮玉祥親往端王住處晤見。馮開口便說:“你是好樣的,當年大家都怕洋鬼子,不敢打他,隻有你主戰。雖遭八國聯軍之禍,雖敗猶榮!你近來生活如何?如有困難,當為解決。”
端王答雲:“前幾年涼州等地尚寄生活補貼,近年來沒有再寄,生活方麵不免有些困難。”馮允為協助,賓主歡欣而別。不久,馮令涼州等地照舊補貼瑞王生活費用。
我首次見到馮玉祥
徐夢麟
1926年馮玉祥將軍五原誓師北伐,由劉鬱芬部作先遣部隊,沿荒無人煙的沙漠,經磴口、石嘴山、平羅到達寧夏城(今銀川市)進行休整。時值冬季,士兵服裝破爛單薄,風餐露宿,備受饑苦,幸喜到達石嘴山時,當地開明紳士鄭萬福出麵接待,拿出自己多年的積存為部隊解燃眉之急,士兵困境略有緩解。
當時我正在小學讀書,見到這樣的軍隊倍感稀奇。他們進了寧夏城後,不住民房住廟宇,並在東教場搭起了帳篷。雖然士兵們軍衣破舊,但士氣旺盛。當部隊行進於街道時,“一、二、三、四”地喊個不停,伴著“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的歌聲,頗有氣勢,常常引來眾人圍觀。每個戰士臂上都釘有一塊白布,上印“不怕死,不愛錢,誓死救國”的字樣。
那時每當我放學回家,遇到部隊戰士唱歌,我也好奇地隨著隊伍後麵,默默地學唱,不久就唱會了好幾首歌,至今仍記憶猶新。
一個星期日的早晨,媽媽讓我到羊肉街口買饃饃,我偶然見到了馮玉祥將軍。他是到一個車馬店裏看望部隊的,同行者隻有幾個軍官,沒有衛兵。隻見他穿得很樸素,頭戴一頂手工製的山羊皮帽,舊軍衣外麵穿著一件光板山羊皮背心,下穿打著補丁的棉軍褲,綁著裹腿,足踏一雙黑布鞋(俗稱牛舔鼻)。身體魁偉,態度溫和,頗有將風,不禁使我肅然起敬。我回到家中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