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這樣管理好了
李世化 著
中國商業出版社
前言
從古到今,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組織,有組織的地方就有管理。所謂管理,是指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人員配備、領導、控製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古代中國人建長城,古埃及人建金字塔,都是規模巨大的建築工程,也是紛繁複雜的管理工程:幾十萬人共同勞動,誰來安排每一個人幹什麼?誰來保證在工地上有足夠的石料和工具?在現代社會中,不管人們從事何種職業,人人都在參與管理:或管理國家,或管理家庭,或管理業務,或管理子女。國家的興衰、企業的成敗、家庭的貧富、個人的幸福與快樂,無不與管理是否得當有關。可以說,管理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
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就是要學習管理知識,掌握管理的基礎理論,才能提高管理的整體水平,實現管理的科學化。也許有人會說,我將來不準備當管理人員,學習管理又有何用。但隻要你在一個組織中工作,你不是一個管理人員,就是一個受他人管理的人,研究管理將有助於你洞察上司的行為方式和組織內部的運作情況。即使你將來當一名自由職業者,在自我發展上更需采取主動,並管理好自己的言談和行為。學習管理將提供你新的視野和理解力,這對你的未來同樣是有價值的。非管理專業的學生,應明白也許有一天你會成為你專業領域中的管理者,對管理過程的理解,將為你以後發展管理技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管理學是一門係統地研究管理活動的普遍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盡管各種具體的管理活動千差萬別,但管理者在處理問題時,都要通過一定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製等職能來實現組織的目標。在實施這些管理職能時,其內容會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則卻是一樣的,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學所要研究的對象。
由於管理學研究的內容包括生產力、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三方麵,它必然同許多學科如經濟科學、技術科學、心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等相關聯,吸收和運用與之有關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門涉及多個領域的科學。係統地學習管理學的基礎理論,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也會讓人感覺枯燥乏味。這對於急需了解管理,運用管理的人來說是很不現實的。
為此,我們組織編寫了《早知道這樣管理好了》一書。本書結合管理學的基本原理,主要論述了管理過程中需要掌握的各種方法和措施。書稿的內容緊扣管理實際,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最常用的管理定律與實踐案例相結合,並從實現科學決策、溝通交流、任用人才、有效激勵、減少內耗、嚴肅紀律、應對危機等各個方麵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技巧,使讀者盡可能全麵而快速地學會各種管理知識,掌握管理技巧。
導讀
人人都要懂管理
看到這個標題,有不少人可能就會提出異議:我又沒有當領導,我又不是企業家,我手下又沒有人員需要我去管,我根本就沒有必要懂管理。這話乍聽起來,似乎有幾分道理。但是現在你不是領導,難保你將來有一天不會成為領導;今天你不是企業家,並不等於你將來就不會自主創業。如果懂一點管理知識,需要用的時候你就可以信手拈來了。即使你一輩子當不了領導、創不了業,你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子女需要管理,家庭生活的好壞、子女能否成功成才都與你的管理工作是否得當有關。因此,不管你所從事的是何種工作,實際上你都在參與管理活動,要麼管理組織,要麼管理業務,要麼管理家庭,要麼管理子女。
大家都知道,在現實社會中,人們都是生活在各種不同組織之中的,如學校、醫院、軍隊、工廠、公司等,組織是人類存在和活動的基本形式,人們都要依賴組織。沒有組織,僅憑人們個體的力量,無法征服自然,也不可能有所成就;沒有組織,也就沒有人類社會今天的發展與繁榮。組織是人類征服自然的力量的源泉,是人類獲得一切成就的主要因素。然而,僅僅有了組織也還是不夠的,因為人類社會中存在組織就必然有人群的活動,有人群的活動就有管理,有了管理,組織才能進行正常有效的活動。簡而言之,管理是保證組織有效地運行所必不可少的條件。組織的作用依賴於管理,管理是組織中協調各部分的活動,並使之與環境相適應的主要力量。正是由於有管理的存在,才使得各種組織和社會不斷地發展進步。
許多曆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要想繁榮富強,一個組織要想發展壯大,就必須要把管理工作做好。在亞當·斯密分工理論(1776)和查理·巴貝奇機械製造業管理理論(1832)的指導下,英國在18~19世紀的生產管理獲得了飛速發展,成為當時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進入20世紀以後,在泰羅的科學管理(1911)、福特的移動式裝配流水生產線(1913)、休哈特的質量控製(1931)等一係列管理思想和技術的推動下,美國經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20世紀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20世紀60~70年代,日本創造性地推行了全麵質量管理和準時製生產等管理手段,這使日本變成當時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由此可見,哪個國家最先創造性地推廣使用了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做好了管理工作,其經濟就會獲得最快速的發展。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也曾指出:20世紀對於人類而言,推動世界進步最大的因素不是自然科學領域的成就,而是管理。
可以說,從人類社會的不斷壯大到各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無一不與管理有著密切的關係。管理作為實現目標的一種手段,可以說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而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就是要學習管理知識,掌握管理的基礎理論,才能提高管理的整體水平,實現管理的科學化。因此,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一些必要的管理知識,以便於管理好我們的工作、管理好我們的家庭、管理好我們的組織,甚至是管理好我們的國家。
管理究竟是什麼
對於管理的認識,許多人認為管理就是主持或負責某項工作。事實上,管理的內涵遠不止這些。那麼,管理究竟是什麼?又包含了哪些內容呢?
自從管理進入人類的觀念形態以來,幾乎每一個從人類的共同勞動中思考管理問題的人,都會對管理現象做出一番描述和概括。長期以來,許多中外學者從不同的研究角度出發,對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釋。然而,不同學者在研究管理時出發點不同,他們對管理一詞所下的定義也就不同。因此,直到今天,人們對於“管理”一詞也未曾取得過一致的理解。自上世紀初美國工程師泰羅和法國的法約爾等創立古典管理理論以來,在近一個世紀裏,學術界關於管理的概念層出不窮,具有代表性的國際學者的觀點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