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請罪(1 / 2)

一連三天,香格裏拉的新戲上演得熱鬧無比,關於戲的故事版本,在市井之間也流傳了幾個版本,若說京都最熱鬧的流言是什麼,洗冤記所包含的真實冤情當仁不讓。

為什麼?

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京都開始有了這樣一個流言,說這洗冤記是根據定國公府和老將軍府之間的故事而改編。當然,這也是有證據的,若不是和老將軍有關,老將軍犯得著親自上陣唱這一出戲麼?

其二,那戲中的媒婆,好死不死正是當年替老將軍府說媒的,又好死不死,這媒婆也親自上陣唱戲!

其三,定國公夫人原本興高彩烈的去聽戲,戲才聽了不到一半,就率著小廝和丫鬟怒氣衝天而去,這不是正合了做賊心虛的表現?

戲的內容,大致就是那國公府的現任夫人和國公為了一已之私,合謀害了原任國公夫人的性命,十六年之後,終有青天大老爺替枉死的國公夫人翻了案,將那國公和現任國公夫人治了罪下了獄。

有聰明一點的人,馬上聯想到,老將軍之女枉死距今可不正好是十六年?

這未免也太巧合了些!

於是乎,關於定國公和現任定國公夫人合謀害了原任定國公夫人老將軍之女的傳聞,在京都是愈傳愈烈,甚至連細節,大家也都照那戲本內容照本宣科給安上了。

隻是,不管流言有多曆害,大家也始終隻敢在背地裏議論,當麵,卻是無人敢指責定國公的。

畢竟,定國公是什麼人!那可是權傾整個棲鳳的重臣,就是皇子們也得以禮待之的大人物,惹他,那不等於是找死麼?!

盡管不敢去招惹定國公府的人,可大家背地裏,卻是瞧不起定國公的,要知道,老將軍當年可是為了棲鳳國犧牲巨大倍得棲鳳子民尊敬的軍人,老將軍就這麼一個女兒,還不得善終,誰心裏不替老將軍難受和冤屈呢!

於是乎,京都的情況就演變成現在這種局勢,大部分人在觀望著定國公府對此會有什麼動作,畢竟人家鳳家班的人,隻差沒指名道姓指出戲中人物與情節皆出自定國公府,以定國公府的勢力,斷不可能袖手旁觀聽之任之,這麼一大盆水潑過去,定國公府扛得住嗎?

另一部分人則在觀望著香格裏拉茶樓會不會因此惹禍上身,在某個夜晚被定國公府一舉鏟除,鳳家班是雲東家請過來的,這戲自然是過了他的目,而且這雲東家在京都發家就發得很詭異,如今,可算是讓人想明白了,想來這雲東家是老將軍的近親,老將軍愛女枉死十六年,終於要替愛女翻案,將罪人治罪了。

還有一小部分人,則在揣摩當今四皇子魏王殿下的心意,這雲東家背後的硬台是四皇子,這是眾所周知之事,如今雲東家敢有這番做為,說不定就是受了四皇子的指使。

要說四皇子,幾個皇子之中,也就這四皇子有能力和定國公相抗衡。

莫不是,這京都就快要變天了?

於是乎,三天過後,原本繁華熱鬧的京都,忽然就變得冷清了起來,原本早早開門開市的商鋪,突然間就閉門歇業,更有那些雖不能皇商和第一商家秦家相提並論的商戶們,紛紛收拾了細軟遠離了京都。

人們等啊等啊,盼啊盼啊,這都七八天時間過去了,定國公府沒有任何風聲傳出,香格裏拉茶樓照常營業,鳳家班天天唱戲,貌似很正常的氣氛,卻無端給了人一種壓抑之極的沉悶,就像那雷雨來時的天空,陰暗而又凝重。

皇宮,乾清殿,老皇上捧著一疊折子仔細翻看,愈看濃眉便擰得愈緊,帝威也因著無形之中散發出來。

高總管勾著頭,數腳下的青磚,皇帝身上的冷冽氣息將他凍得快要僵住了,可他不敢吭聲。

老皇上忽然將手中的折子放下,端起茶杯往嘴邊送,一喝,居然是空的,老皇上大怒,手一揚,上好的青花瓷就在青石磚上粉身碎骨宣告生命的終結。

高總管看了看地上粉身碎骨的瓷片,不由打了個哆嗦,像是那地上七淩八落的碎片是他自個的身子骨似的。

門口端著茶盤的小太監見天子盛怒,知曉自個這會進去沒好果子吃,可是不進去送茶,這項上人頭不保,沒辦法,小太監抖啊抖的,打著擺子好不容易挪進大殿中央,隻聽‘啪’又是一聲響,小太監連頭都不敢抬,隻眼角餘光瞄到地上七淩八落的除了碎瓷片之外還有大臣們的折子。

小太監退也不是進也不是,正進退兩難間,高總管不聲不息的上前接過他手中的茶盤,示意他退下,小太監鬆了口氣,對高公公那是感恩戴德了一番才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