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曉了他的身份的這一刻,我回想起他方才以為見了鬼,嚇得麵無人色時脫口而出的一句“奉命行事”,才恍然大悟過來,太監自然是奉主人之命行事的。我又問道:“你是奉誰之命,為何要殺我們?”
這讓我很困惑,我們是蒙古族科爾沁大草原上的人,從無踏出草原半步,怎麼無端端招惹了大明朝的人?還要千裏迢迢地派人來大草原毒害我們?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這是我們東廠的機密,絕不能外泄。要殺便殺。”凶手慷慨激昂地嚷道,臉上一副“要殺要剮,悉聽尊便”的樣子。
“身份都敗露了,還那麼嘴硬。”吳克善眼見即將大功告成了,卻在最後一步卡殼了,氣急敗壞地道。
我忽然靈機一觸,想起了一招逼供太監的妙計,對著吳克善耳語一番。
吳克善的臉上出現了狡猾的笑意,對凶手道:“既然如此,就別逼我使出絕招了。”。
“你想怎麼樣?”凶手的聲音顫抖,不知自己會陷入怎麼樣的陰霾。
“如果你不肯招,我便讓人在你臉上、身上、背上都刺上‘太監’二字,讓這兩字深入你骨髓,再把你以火焚了盡,讓你來生來世都做太監。”
“這也太毒了吧。”凶手臉色慘然道,“我招,我招。我是奉東廠王總管之命一定要來,要取本布泰的性命。”
王總管?莫非就是大太監王承恩?我大驚道:“為什麼?我與他素無冤仇的。”
“因為欽天監的湯教士回宮後說你是大金國的貴人,能助金國汗王滅大明奪天下,你便被大明視為眼中釘,除之而後快……”
他沒再說下去。但我已猜到緣由。據《明史》記載,王承恩是個對君主忠心耿耿的太監總管,他把畢生的心血和精力都貢獻給了他的君主和國家,自然也會費勁心思地除掉一切危害大明的人。
在古代這個沒有任何破案科技的時代裏,隻有利用迷信心理才能逼得元凶無所遁形。尤其是太監,除了凶殘、狡猾外,唯一的弱點便是迷信了。這是主子用鬼神的信仰來統治他們的思想,讓他們深信如對主子產生異心會遭報應。
原來凶手是衝著我來的,是我連累了吳克善和雨晴,讓他們也無辜遭此毒手,實在愧疚萬分。
我衝凶手厲聲叱道:“你既是衝著我來的,為什麼連我哥哥和我丫頭的命也搭上?”
“我來到草原後,佯裝成這裏的族民,一次偶然聽得貝勒爺說備了一壇酒要給你送去,我便知道機會來了。雖說目標是你,但他們是你的家人,毒死他們對我也沒壞處。”凶手的聲音裏沒有絲毫溫度。
吳克善在我耳邊悄悄問道:“你這鬼丫頭,從哪學來的損招?還那麼管用。你一個女兒家,竟對一個太監的心思了如指掌,我作為一個男人,都想不出這一招。”
我眨巴著俏皮的眼睛,道:“哥哥過獎了。其實,我也是在我那個年代看電視劇學來的。男人最重視的,便是尊嚴了。而‘太監’二字,便能讓男人的尊嚴盡失。若不是走投無路,誰會走上這條斷子絕孫的路呢?他們此生已經受盡了當太監的苦,豈肯到下輩子再次忍受?”
吳克善嗔道:“這丫頭,鬼主意最多。”
我相信,《武林外傳》的粉絲都對這一幕非常熟悉。我這一招便是向東廠的展侍衛取的經。還記得展侍衛向殺包大仁的凶手殷十三逼供的時候,使的便是這一招。這便是在電視時代長大的優勢,尤其是我這種懶人,懶得動腦筋,盡向電視劇中借智慧。不管是原創還是借鑒,能解決問題不就是好方法嗎?
找出元凶後,我們心裏的巨石總算放下了。吳克善為杜絕此前車之鑒,加大了對膳食安全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