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找出元凶(1 / 1)

“我可憐的孩子們,你們沒事吧?”

這焦急和心痛的聲音是從一位威風凜凜的男人嘴裏發出的。他急匆匆地從帳外掀簾而進,憐惜地看了看吳克善和我,道:“孩子,讓你們受苦了。”

正疑惑著這男人是誰,吳克善立即向他請安,也暗中替我解了圍。剛來到這個年代的我對這一切人物關係都懵然不知,幸而有吳克善這個人肉百科在,總能準確無誤地解答我的疑問。

“孩兒給額祈葛請安。”

我大驚失色,原來這位就是孝莊文皇後的父親,科爾沁的汗王寨桑。

我也跟著請安,道:“孩兒給額祈葛請安。”

“快快免禮,好孩子,你們怎麼受這等苦啊!這不是活活心疼死額祈葛嗎?”寨桑慈愛地撫著我的臉。

“孩兒不孝,讓額祈葛擔心了。我們不是已經沒事了嗎?”雖然與他素昧平生,但他飽經滄桑的臉上滿含著對兒女的牽掛和擔憂,觸動了潛藏在我內心的孺慕之情。

“謝天謝地,謝天謝地啊!”寨桑用布滿皺紋的雙手作祈禱狀,“到底是誰那麼心狠手辣,要害我兩個孩子啊?”

“這便是我們接下來要調查的真相了。”我看著那壺馬奶酒,若有所思道。

吳克善命奴才拿來銀針,往酒中一探,再把銀針取出,針頭已發黑。

酒中確實藏了毒。

“到底是誰下的毒?下毒的動機何在?”吳克善撓破了腦袋也找不到思緒。

“這種毒名為馬錢子,是耗子藥的主要成分。雖還未知下毒之人,但他的居心是可以想見的,便是要置我們於死地。草原這段時間正全力滅鼠,一定是有人趁這個機會渾水摸魚,既能毒死我們還能不被懷疑,真是兩全其美。”

在宮鬥劇中,為了爭寵才會使這種把戲,投毒到對手的膳食中,既可神不知鬼不覺地鏟除對手,自己也可明哲保身。可是,在這和樂融融的大草原裏,族民親切地像家人一般,誰會對我們產生這麼深刻的恨意,非要置我們於死地呢?

吳克善蹙眉道:“要找出這個人,我們還沒掌握到什麼可靠的線索,要找他就等同於大海撈針。”

正當我們苦無良策之計,我的腦袋忽然靈光一現,一條妙計誕生了。“《詩經》的《鶴鳴篇》裏有一句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無法找出真凶,但包大人也許能幫上我們的忙。”

吳克善道:“包大人?是誰?”

“包拯。我從小便常看《少年包青天》,穆都統之死一案給了我啟示。我打算按包神探的偵探法照葫蘆畫瓢,找出毒害我們的凶手,來一招引蛇出洞。”我劃過一絲成竹在胸的笑容。

“如何引蛇出洞?”

“我們將計就計,假裝被毒死了。不過,這出戲還得由額祈葛配合,不知他的演技如何?”

按蒙古的習俗,凡是重大人物逝世,都要在敖包前舉行祭祀活動。意為神靈祈禱,讓他入土為安,不受凡塵俗世的幹擾。也可祈禱讓含冤而死的人能早日洗脫冤屈,長生天定會保佑他早登極樂。長生天是蒙古人心中最高的神明象征,在敖包前,人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被長生天看在眼裏,無人膽敢褻瀆。

我們把寨桑請來了,並把我們的計劃告訴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