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班子定製度帶隊伍:領導者掌控全局的三項修煉04(1 / 3)

第二章優化班子結構,打造高效團隊

班子結構臃腫,就難免人浮於事;官僚作風泛濫,就難免效率低下;不能與時俱進,就難免無法應對當前的激烈競爭。因此,一個良好的班子結構應當是精簡型的、學習型的,使人人有事做,人人求發展,這樣企業才能保持活力,創造佳績。

合理地搭配領導班子,讓1+1﹥2

使用班子成員,不僅要考慮每個人的才智和能力,更要注重人事上的編組與調配。合理搭配使用班子成員,不僅能夠形成合力,而且還有利於節約,避免人力資源浪費。如果領導者在這一方麵認識不清,措施不力,那麼即使十分優秀的人才聚在一起,也會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而且還可能導致“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後果。

拿破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獅子率領的兔子軍遠比兔子率領的獅子軍作戰能力強。”這句話一方麵說明了主帥的重要性,另一方麵還說明這樣一個道理:智慧和能力相同或相近的人不能紮堆兒,能人紮堆兒對企業發展不利。

曾經,三個能力強的人被分配到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並且分別擔任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和廠長的職位。一般人都認為這家公司的業務一定會欣欣向榮。但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這家企業非但沒有贏利,反而是連年虧損。原因是領導班子不協調,三個人都自覺能力過人,誰都想說了算,可是一個人提出意見,其他兩個人就聯合手下陽奉陰違,最後啥事也沒幹成,管理層內耗導致企業嚴重虧損。

這家公司隸屬於某企業集團,總部發現這一情況後,馬上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對策,最後決定敦請這家公司的總經理退股,改到別家公司投資。有人猜測這家虧損的公司再經這一番撤資打擊之後,一定會垮掉,沒想到留下的常務副總經理和廠長齊心協力,團結共進,公司麵貌也煥然一新,生產和銷售總額達到原來的兩倍,不但彌補了幾年來的虧損,而且還創造出相當高的利潤。而那位原總經理改投別家之後,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實力,表現出卓越的經營才能,也締造了不俗的業績。

這的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例子,三個都是一流的經營人才,可是搭配在一起卻慘遭失敗,而把其中一個人調開,分成兩部分,反而獲得成功。習慣上,我們願意承認人多力量大。因而有“集思廣益”和“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說法,認為采用一個人的智慧,不如綜合多數人的意見。然而,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智慧、思想和個性,如果意見不一或個性不投緣,往往容易產生對立和衝突,這樣一來,力量就會被分散或抵消。一加一等於二,是盡人皆知的算術問題,可在搭配班子成員上就不同了,配置得當,一加一可能等於三、等於四,甚至等於五;配置不當,人員失和,一加一可能等於零,也可能是個負數。

怎樣使人員配置更加合理呢?一般地說,一個單位或一個部門的管理人員,最好不要都配備精明強幹的人。道理很簡單,假如把十個自認一流的優秀人員集中在一起做事,每個人都有其堅定的主張,那麼十個人就會有十種主張,根本無法決斷,計劃也無法落實。但如果十個人中隻有一兩個才智出眾,其餘的人較為平凡,這些人就會心悅誠服地服從那一兩位有才智者的領導,工作反而可以順利開展。所以,經營者搭配領導班子,不光要考慮其才能,更要注意人員的組合。

合理的調配就是為了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使每個人都能發揮出最大潛力。斧頭的分量不僅僅要依靠斧刃的鋒利,而且還取決於斧背的厚重,而人員調配的目的就是要讓斧刃更鋒利,斧背更厚重。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有的放矢,科學安排,創造條件,該打磨的要磨得鋒利,該加重的一定要有分量,使二者形成合力,產生實實在在的力量。

領導班子的合理調配,統籌安排,是管理工作中的學問和藝術。作為領導者,一定要在這方麵多下功夫,多做文章,充分運用好調配藝術,使班子成員的能力得到最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否則,管理層內耗將成為企業經營上的致命傷。

調配要善於把握整體

隻有把握主旋律,不同音符的組合才能譜出優雅、和諧的樂曲;隻有掌握主色調,不同顏色的拚對才能出現生動、引人的畫麵。同樣,領導者調配人才必須要有大局意識,善於從“一班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從整體上調整班子成員的增減、互補,彼此間的微妙性和親密性,使班子成員的調配能夠股股擰在一起,形成合力。

成員組合最好呈現互補狀態

在選擇班子成員時,如果讓兩個或兩個以上性格、學識相仿的人合作,看似能夠和平共處,順利完成任務。實際上,除了把他們的缺陷加大、障礙增多外,最大的好處,也不過是將其僅有的優點擴大罷了。對企業來說,這些優點是不足以應付全部外來困難的。舉個例子來說,幾十把二胡一起拉《二泉映月》和一個擁有不同音階樂器的交響樂團合奏《第九交響曲》,哪個更好聽一些呢?答案不言自明,不同音階的樂器互相配合,高音與低音的互補,深沉與高昂的對襯,更能讓樂曲的精髓噴灑而出。

在一個組織中,每個領導班子成員之間最好形成相互補充的關係,包括才能互補、知識互補、性格互補、年齡互補、性別互補和綜合互補。這樣的領導結構,在高明的“一把手”領導下,就能使班子成員各得其位,各展其能,和諧地組合在一個“大型樂隊”之中。

近來國外的研究表明,一個經理班子中,最好有一個直覺型的人作為軍師,有一個思考型的人設計和監督管理工作,有一個情感型的人提供聯絡和培養職員的責任感,並且最好還有一名衝動型的人實施某些臨時性的任務。這種互補定律得到的結果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從而實現人才群體的最優化。管理者用人時不能不明白此理。

無論在哪一個班子結構裏,人與人之間都存在著個性差異,氣質、性格也都各有不同。例如,有的脾氣急,有的脾氣緩;有的做事細致、耐心;有的辦事麻利、迅速。這些不同的個性特征,都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工作產生積極作用。如果每個班子成員都是一種性格、一種氣質,工作反而難以做好。例如,全是急性子的人在一起,就容易發生爭吵、糾紛。這和物理學上的“同極相斥”現象極為相似。個性互補,有利於把工作做好,中國女排的崛起就是個鮮明的例子。原女排教練袁偉民是這樣總結的:“一個隊十幾個隊員應該有各自的個性,這個隊打起比賽來才有聲有色。如果把他們的棱角都磨光了,那這個隊也就沒有希望了。”這話講得非常有道理。一般而論,班子成員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征,如果抹殺了他們的個性特征,就等於抹殺了他們的創造性,隻有把他們組織在一個具有互補作用的班子結構中,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另一方麵,還要注意其中的年齡互補。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各有各的特長和短處,這不管從人的生理特點還是從成才有利因素來講,大都如此。因此,一個科學的班子結構,需要有一個比較合理的成員年齡結構,從而使得這個結構保持創造性活力。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取得政權後的用人方針就是“老少參用”。他是這樣認為的:“十年之後,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於事。如此則人才不乏,而官使得人。”朱元璋的這一選人方針是從執政人才的連續性、後繼有人問題出發的。其實,它還有更高一層的理論意義,老少互補對做好工作,包括開拓思路、處事穩妥、提高效率等都意義深遠。

性別互補也非常重要。物理學上有條規則:“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男女都需異性朋友。人們與異性一起做事,彼此都格外起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男女搭配,幹活不累”。這當然並非戀愛的情感,或者尋覓結婚對象,而是彼此性情在不知不覺中的調和作用。事實也確實如此,因此在某些要求細致耐心的崗位上可以選用一些女性來搭建領導班子。

平衡互補的用人之道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規模越大,越需要在搭配領導班子時體現這一原則。

搭配班子講求配套

搭配班子,必須講究一定的配套結構。一是門類要齊全,既要有技術精通的人才,又要有管理方麵的人才;既要有知識麵廣的通才,又要有知識精深的專才。二是比例要合理,各種層級的班子成員,按照高、中、低三個層次的搭配比例,可以是1∶3∶5,也可以是1∶2∶4,還可以是1∶5∶9,總之,應以融洽、協調、順手為原則。

科學配備,優化班子結構

優化領導班子結構,就是要求對不同素質的班子成員進行合理配置。但在實踐中,班子選配者往往認為隻要把一定資曆、實績、綜合評價較好的幹部配在一起就可以形成領導集體,忽視了領導班子內部不同職位角色所需要的個性、價值觀念等多方麵的相宜性、匹配性,因而造成領導班子成員之間誌趣不投、情操相悖、風格迥異等方麵的摩擦,孕育了班子內部不團結、不協調的種子。

凡是戰鬥力強的企業領導班子,必定都會有一個合理的班子結構。漢高祖劉邦曾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可以看出,劉邦取勝的關鍵就是由張良、蕭何、韓信這幾個人的領導班子結構完備合理所致。優化領導班子結構首先要解決好領導班子內部存在的矛盾,這個矛盾主要是忽視了領導班子內不同職位角色在領導者能力、知識、性格、個性、價值觀念等方麵的適配度。為此,要避免領導班子不協調,必須科學配備,優化班子結構。

在我國曆史上,就曾出現過因國家官員結構設置不合理而導致亡國的事例,宋朝重文輕武的結構設置便是典型。

宋朝自立國之初就開始限製武官、防範武臣。國家重視文科的選拔,而對軍事人才的培養幾乎是零。朝中武臣從屬於文臣,而文武兼備的武臣很少,能夠得到信任賞識的往往是那些紙上談兵的文臣。宋朝統治者重文輕武的傾向對社會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習文之風日盛,而尚武之風日衰。盡管宋朝經濟繁榮,可由於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經濟實力和文明成果難以向軍事方麵轉化,從裝備到戰法比前朝沒有根本的改變,甚至在總體戰鬥力上還出現了倒退,造成了宋朝經濟實力與其軍事實力嚴重失衡,這點是其亡國的根本原因。

當然合理的領導班子結構,不僅講究職位角色的良好搭配,更要注意構成領導班子的成員在個性上是否相互吻合與協調一致,否則就會出現“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的現象。

經驗表明,如果一個領導班子中一半的人具有強烈的激情、性格暴躁,另有四分之一的人具有反應遲緩、穩重恬靜等性格,還有四分之一具有軟弱而缺少主見的個性,那麼,由此組成的領導群體在必須迅速采取行動時,就會出現很不協調的氣氛。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性格剛強的人又需要性格隨和的人來搭配,衝動的人需要穩重的人拉著,班子成員都很保守就不會有創造力,都太有激情又容易出問題。

另外,作為領導班子成員,普遍要求具有較高的知識結構,否則,就無法駕馭全局工作。但是僅靠這樣的人組成的領導班子,隻能是知識的平麵結構,而不能形成智能的立體結構。

一方麵,有些文化水平較高的人,雖然有較係統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經驗。另一方麵,有的可能在某一專業上很有造詣,但在其他方麵卻是“門外漢”。在配備各級領導班子時,我們不能一提專業化就隻想到“科班”,一提知識化便隻考慮文憑。要堅持講文憑而又不惟文憑,重在真才實學,把秀才與幹才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同時注意各種學科的搭配,如文理科的搭配,因為這兩種知識背景的人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在一起工作既能夠互相彌補對方的不足,又容易產生激烈的思想碰撞,從而產生新東西。這樣的配置,才能使領導班子結構形成一個動態平衡的有機體,企業才能有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