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做事技巧:
所謂“誘導”就是掩蓋自己的真實目的,以虛掩實,讓對方無從察覺。表麵上好像自己沒有某種企圖,或者讓對方感到某種企圖並非始於自己,而是另外一個有來頭的人。這樣,對方可能就不再有所戒備和有所顧慮,事情在這種無戒備和無顧慮的狀態中顯然要好辦得多。
8.放下架子擺正位子,
別把冷遇當回事求人辦事時,難免會遇到冷遇。這時你要放下架子,擺正自己的位置,積極主動地去克服困境,想辦法找到突破口。隻有這樣,你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千萬不要使氣把事情辦砸了。
在求人辦事時受到冷遇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對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或拂袖而去,或糾纏不休,或懷恨在心。這樣的反應其實是不利於求人辦事的,甚至有時會因小失大,影響求人辦事的效果。
如果是由於估計過高,對方未使自己滿意而感到的冷落,自己應反躬自省,實事求是地看待彼此關係,避免猜度人和嫉恨人。常常有這種情況,在準備求人辦事之前,自以為對方會熱情接待,可是到現場卻發覺,對方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采取了低調處理的辦法。這時,心裏就容易產生一種失落感。其實,這種冷遇是對彼此關係估計過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這種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遇到這種情況,應重新審視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適應彼此關係的客觀水平。這樣就會使自己的心裏恢複平靜,積極主動地去求人辦事,除去不必要的煩惱。
有一位朋友到多年不見麵的一個老同學家去探望。這位老同學如今已是商界的實力人物,每天造訪他的人很多,感到很疲勞,大有厭煩的情緒。因此,對一般關係的客人,一律不冷不熱待之。這位朋友一心想會受到熱情款待,不料遇到的卻是不冷不熱,心裏頓時有一種被冷落的感覺,認為這個人太不夠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離去。他憤憤然,決心再不與之交往。後來才知道,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針,並非針對哪個人的。他再一想自己並未與人家有什麼深交,自感冷落,不過是自作多情罷了。於是又改變了想法,並采取主動姿態與之交往,反而加深了雙方的了解,促進了友誼。
對於因對方考慮不周,顧此失彼,使你受冷落,應理解和寬容。在待人接物上,有時人多,主人難免照應不周,特別是各類、各層次人員同席時,出現顧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見的。這時,照顧不到的人就會產生被冷落的感覺。當你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責怪對方,更不應拂袖而去,而應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給予充分理解和體諒。比如,有一位司機開車送人去做客,主人熱情地把坐車的迎進,卻把司機給忘了。開始司機有些生氣,繼而一想,在這樣鬧哄哄的場合下,主人疏忽是難免的,並不是有意看低自己,冷落自己。這樣一想氣也就消了,他悄悄地把車開到街上吃了飯。等主人突然想起司機時,他已經吃了飯且又把車停在門外了。主人感到過意不去,一再檢討。見狀,司機連說自己不習慣大場合,且胃口不好,不能喝酒。這種大度和為主人著想的態度使主人很感動。事後,主人又專門請司機來家做客,從此兩人關係不但沒受影響,反而更密切了。這種態度引起的震撼,會比責備強烈得多,同時還能感召對方改變態度,用實際行動糾正過失,使彼此關係得到發展。
即使對方是存心慢待,使你難堪,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給予恰當處理。一般來說,當眾給來賓冷遇是一種不禮貌行為,而有意給人冷落那就是思想意識問題了。在這種情況下,予以必要的回擊,既是維護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對方、批判錯誤的正當行為。當然,回擊並不一定非得是麵對麵地對罵不可,理智的回敬是最理想的方法。例如有一個故事,有一個人穿著舊衣服去參加宴會。他走進門後,沒人理睬他,更沒人給他安排座位。於是,他回到家裏,把最好的衣服穿起來,又來到宴會上。主人馬上走過來迎接他,安排了一個好位子並為他擺了最好的菜。誰知他卻把他的外套脫下來,放在餐桌上說:“外衣,吃吧。”主人感到奇怪,問:“你幹什麼?”他答道:“我在招待我的外衣吃東西。你們的這酒和菜,不是給衣服吃的嗎?”主人的臉刷地紅了。
你不可不知的做事技巧:
在求人過程中,我們要對有意冷落自己的行為保持冷靜的態度。有時候,對方冷落你是為了激怒你,使你遠離他,而遠離對方你又怎麼求人家辦事呢?這時,聰明的人會采取不在意的態度,從而使對方改變態度。
9.廣結人緣才能好辦事
求朋友辦事,有方法,有策略,有訣竅。隻要你運用心計,多用心挖掘,便有法可循,大有文章可做。現代社會,形勢瞬息萬變,下一分鍾你將會遇到什麼事情,真是難說。這些疑竇不僅是在詭譎多變的政治領域才會發生,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上都會有同樣的境遇,這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朋友,最先做的就是向朋友們伸出求助之手。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究其實質,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一個人長大成人之後,脫離了父母,一旦有了什麼難處,身邊除了老婆孩子,不靠朋友又靠誰呢?
如果有人問:“你有沒有朋友?”一定有很多人答不上來,即使能夠回答得出來,大致也都是學生時代的同學或辦公室合得來的同事,所想得出來的不過幾個人而已。
這些關係雖然也可直接結為朋友關係,但是嚴格講起來,朋友的關係範圍應更廣,基礎更深才行。
有時,我們在閱讀名人傳記時,會發現這些成功的人士似乎都有深厚的“背景”,查一查這些政治界、金融界的名人家譜,他們的祖宗三代地位顯赫,無論祖父、祖母,父親、母親都出於名門,似乎國家的命運都掌握在他們的手中。人家有如此雄厚的人際關係資本,簡直讓平頭百姓羨慕不已。
由此觀之,仿佛糾朋結眾是和我們普通人絕緣的。其實不然,我們知道,人人需要朋友,朋友並不是政治家或金融家的專利品,如果你渴望廣結人緣並是個有心計的人,那麼在我們周圍,你就能發現不少人選。
比如你的父母、兄弟在公司做事,而工作內容和你毫不相關,同時他們也交有一些朋友,就這樣,父母和兄弟也可以作為你廣結人緣的橋梁,也就是說,如果以父母和兄弟為媒介,還能夠找到更多的朋友。
再看看你的親屬吧。假如父親的兄弟還健在話,以年齡來看也許已經達到相當的地位了;同樣的,你母親這邊也應檢查一下,同輩的堂表兄弟們,也可以作為你交友的來源。此外,連你的姻親,都是廣結人緣的對象……就這樣靠你血緣的關係,也可以使你的交友網絡逐漸地擴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