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黃土地上長出個花花苔(1 / 3)

1、黃土地上長出個花花苔

厚厚黃土堆積而成的華池塬,由北到南的塬麵是塬的主脊脈,東西兩邊是一道道被雨水衝刷出塬的肋骨,勾勒出華池塬這麼一個龐大的軀體,它被歲月的風雨侵蝕成一個瘦骨嶙峋的中華娃娃魚樣子,頭南尾北地在這裏一爬就是幾千年的時間,它象是被歲月定格出一個獨特的黃土造型。娃娃魚身子的東側是瘦瘦但清澈見底的東川河,身子的西側是整日汩汩濤濤流淌著黃泥漿的馬蓮河,兩條河在娃娃魚頭部的位置彙合,就變成了一條帶著黃土泥沙的黃水河呐喊著奔向了遠方。華池塬這條娃娃魚吮吸著這黃黃的河水生命就不會枯竭,雖然通體黃天黃地但非常有靈氣,有靈氣的地方就有脈氣,有脈氣地方就是黃土地上生活人們的風水寶地了。

據說就這麼一個黃天黃地的黃土地,卻是當年王母娘娘工作學習生活的西天瑤池之地。那時到處都是瑤池瓊漿、靈丹仙草,瑤池裏盛開著一蓮一乾坤的美麗蓮花,王母娘娘和仙子們在這裏過著無憂無慮的神仙日子。這個神奇的傳說經曆了千百年被人們口傳心授地流傳了下來,翻完發黃的地方誌也隻留下隻言片語,推算不出這是牛年馬月的事了,隻能說是很久久以前了。但生活在這裏的人卻信誓旦旦地說那不是一個傳說,那是一個千真萬確的事實,因為先人的先人都是這樣說的,一直說到現在,你心中再有疑慮也沒有必要在上墳時邊燒紙邊問睡在那頭的老先人,你煙火燎燒地燒了半天紙你就白燒了,他老人家被你問煩了會不高興的,他要是一怪罪你,你會就象孫悟空被唐僧念了緊箍咒非頭疼地連連叫爺不可。從資料上無從考證也不要緊,有實實在在的物證就是最好的證明了。在華池塬西北角下野雞台這個地方的黃土溝裏就有一個香火旺盛的王母娘娘廟,廟裏王母娘娘栩栩如生的石雕造像儀態萬方地站在那裏,衣著華麗,神態端莊,凝望的眸子專注地望著這一片黃土地上的芸芸眾生,保祐著她故地萬物生靈的平平安安,對前來上訪的信男信女有求必應,就是言貴地一言不發,叫你參悟不透這深不可測的天機。這個廟的存在就是對傳說的一個有力的佐證。

既然是王母居住過的地方本該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是個勝似江南美境的人間仙境,現在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也該有王母娘娘當年一樣的愜意。但歲月變遷、山川更迭,當年瑤池仙境早已不在,如今變成了黃土厚厚的華池塬,瑤池水也成了整天汩汩濤濤黃如泥漿的馬蓮河水。當時神仙可能也不注重環保,美景也一天一天地惡化了,王母可能看這裏的環境不優美了,年齡大了可能想到了樹高千丈落葉歸根,就飛回到到雲霄寶殿和玉帝他老人家享清福去了,隻留下一個石雕的替身整天站在石窯洞辦公室裏值班,受理信男信女上訪的事。大不了隔三岔五地雲遊過來,有什麼重大上訪事件處理處理,也好讓這裏的人知道自己的神威。想要進一步看清她當年的一笑一顰,除了看她靜態的石像外,動態的隻能在廟裏的壁畫上看到她的飄飄成仙的影子,就象敦煌莫高窟裏的飛天一樣永遠定格在廟裏的黃泥巴牆上,色彩仍然鮮豔,姿態仍然優美,讓人們看了唏噓不止。但她是玉皇大帝的老婆不能對說她漂亮地象浣紗的西施一樣,興許她心裏偷著樂,但他是高高在上的神仙,有時心眼也會一小,就會給你安排個狐狸精什麼的來迷惑你,讓你象當年的殷紂王一樣也會當個敗家子的,也好讓你知道褻瀆神仙是要得報應的。所以一般到她石頭辦公室裏的人都會畢恭畢敬,容不得半點的不虔誠。蓮花池裏的蓮花不在了,名字卻留了下來,華池就是有蓮花池子的意思。

在華池塬四周隻要有手巴掌大一點的土地就會有人居住。平坦一點的地方叫塬叫坳叫峁,陡一點的地方就叫坡叫窪叫咀,山溝溝裏的地方叫川叫溝叫胡同,溝裏有一點平地的地方就叫台叫坪叫梁了,山川溝窪就構成了華池塬殘塬溝壑的地形,支離破碎地就象一個瘋子畫家隻用黃顏色胡亂塗鴉堆出來的大寫意黃土風情畫,在藍天下都是一抹子的黃。不要看這黃天黃地不起眼的地方,它可都是有名有姓的,就象一個人一樣。地名是人們根據地形的長相看圖說字地叫出來的,這就和一個人臉有麻子人自然而然就叫張麻子王麻子、一個人腿拐了人就叫他李拐子劉拐子一樣。黃土地上山山溝溝有了名字沒有姓就象一個沒有父親的野孩子一樣沒有人疼愛,於是人們就象給自己的孩子以父親的姓確定姓氏一樣給這個地方確定姓名了,黨家塬、張家川、馬家窪、孟家水灣、朱家胡同等等這樣的名字就叫出來了,地有姓有名就象一個人活生生的人一樣了,就和住在這裏的人成了人在地上地上有人的黃土村莊,人和地就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朋友了,哇哇哭著生於這厚厚的黃土地,麵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生活在這厚厚的黃土地,嗩呐嘟哩哇啦地吹著死了就埋在這厚厚的黃土地。最後,塵歸塵土歸土,又都化做了黃土塬上的一把黃土。當然有了姓有了名的地方也不是張家王家獨有,人人都可以去張家山李家窪去種地挖藥放羊,誰都不能說是張家山李家窪就是張家的李家的,如果誰這樣說,那還不叫人打得你滿地找牙才怪哩。水隻有名字沒有姓氏,大概住在這裏的人都知道這裏的水是大家共同的生命之源的緣故吧。靜的水有泉有湫有壩,動的水有渠有溪有河,水從厚厚的黃土層下的岩石縫裏汩汩地流出,聚成泉聚成湫聚成壩,靜的水蓄滿了就潺潺地流了出來,在山溝裏流成渠流成溪流成馬蓮河,最後彙入渭河歸於黃河奔向了浩浩淼淼的大海。不過流出去的水出被黃土染成黃色了,你一看黃河那麼黃就知道這裏的山這樣瘦的原因了,厚厚的黃土原上的脂肪都被水衝刷進河裏了,跟著就流進了海裏。山山水水和這裏的人偎依的時間長了就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山下有水,水是從山底下的岩縫裏滲出來的,水繞山轉,水偎依著山,人在山中,整天上山下山在山中耕作,水為人用,水養活著這裏的老老小小,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個個有人有山有水的黃土村莊了。

錦坪村就是位於華池塬西北角溝底大平台上的一個有人有山有水的黃土村莊。他是屬於西畔鄉棗窪行政窪一個自然村。據說,很早以前這裏是沒有人居住的,雜草叢生,野杏樹野桃樹滿山遍野都是,春天滿山鮮花盛開,桃李紛飛,空氣中漂蕩著淡淡的芳香,成群的野山雞飛來飛去在這兒覓食,遠看下去一片片的野雞紅,所以以前的當地土著居民就把這個荒涼的黃土台有根有據地叫做野雞台。據說明朝時的一個春天,那時候正是黃土塬上風光最美的春季,也許正如《蘇三起解》中唱的“洪桐縣裏沒好人”被發配,也許是西部不毛之地需要有能力的人來開墾這片處女地,一大批的人從SX大槐樹下出發向西遷徙。其中有一群拖兒帶女從SX洪桐大槐樹下迤邐向西來到這裏的人,他們見野雞台桃李英飛,傍山環水,如詩如畫。

大家都在為黃土高坡春和景明的景色嘖嘖讚歎時,其中有一個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鄭老陰陽駐足凝視,伸出左手子醜寅卯地掐了一會兒,右手撚著稀稀地山羊胡子連連把頭點,象是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興奮。眾人見到一向沉穩的風水老泰鬥如此激動,想此地必大有玄機,連忙上前虔誠地問此中的奧秒。鄭老先生十分肯定地告訴大家,這個黃土台東倚黃土原西環黃水河,住在這裏的人就象一個背靠太師椅腰間纏玉帶的王候將相坐在這裏一般,五行俱全,風水寶地,將來後輩兒孫非富即貴,是大家西行幾個月來發現最適合人居住的地方。於是急於尋找落腳的人們就自然而然地聽從了鄭老先生的句句真言,就想在這裏定居了下。經和當地一聯係,能管事的人一聽就同意了,那是一個無人居住的溝底荒台,要住就住去唄,反正那時的地多的是,住在那裏隻要能存活下來就是個奇跡。就這樣西漂族就在這裏安營紮寨下來,經過幾百年和當地的土著居民的融合繁衍生息,已經發展成了幾百人的村子了。

野雞台這個名字不知道被人叫了有多長時間,住在這裏的人沒有人覺得有什麼異樣,甚至對百元人民幣被人稱做野雞紅就是這個地方而感到自豪,既有鄉土氣息有又地形特征,叫這個名字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但隨著時代的前進就不同了,野雞台人的大腦進化地越來越複雜想法也就多了起來,覺得這個村子叫野雞台不但跟不上現代形勢而且聽起來有些傷風化,讓人一聽很容易和大城市裏當********的被人叫做野雞、小姐上班叫坐台等烏七八糟的事聯係起來,讓外麵不知道的人一聽這個名字就想到自己的這個村子是一個出土野雞的地方,想深一點這裏就是個傷風敗俗的地方,這不但嚴重影響村子百年老字號良好聲譽,而且對村子以後的健康發展也是大大地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