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子不可忽視的101個誤區01(1 / 2)

001、考試分數說明一切

【開門見山】

古往今來的所有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有出息,有作為,但是許多家長對成才的理解相對片麵和狹隘,認為隻有孩子學習好將來就會有出息,把對孩子的親疏寵貴與考試分數掛鉤,逼著孩子去為分數而學習,結果很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引以為戒】

鏡頭一:《人民日報》曾經報道:一位不滿15周歲的初中女生,期終考試成績不好,為了逃避爸爸的可怕毒打,離家出走了整整一年。孩子離家出走以後,父母才醒悟,追悔莫及……

鏡頭二:學校今天將要公布期末考試成績。

劉洋洋一隻腳剛踏進家門,媽媽就迫不及待地問:“兒子,怎麼樣?考了多少分?”洋洋一邊脫下鞋,一邊說:“媽,還好,就是……”媽媽的臉一下子晴轉多雲了,轉身坐在沙發上,打斷了兒子的話:“我不要‘就是’,我的要求不能低於95分,現在馬上告訴我結果!”

洋洋立刻顯得不安了,躲閃著母親嚴厲的目光:“除了英語,每門都考到95分以上了。就是英語題目太難了,我隻考了88分……這還是我們班的前十名呢,我們班還有幾個人不及格呢……”

母親火了:“就知道和下麵的比,怎麼不和比你考得好的學呢?一點上進心都沒有,你們班有沒有考到95分以上的?”洋洋點了點頭,媽媽更加生氣了:“人家能考到,你怎麼就不能呢?不都是在一個班級裏聽課的嗎?你說題難,人家做就不難了嗎?要我說,就是你自己不努力。我告訴過你多少回了,想考名牌大學,就必須努力學習,知道嗎?,每門功課不能低於95分,你給我記住了!”

洋洋小聲嘟囔著說:“不是我自己說英語題目難,同學都是這個反映,老師也這麼說。誰說我不努力了,老師都誇獎我進步了呢……”

“你還敢狡辯!”媽媽氣急了,一個耳光打在了兒子的臉上:“我告訴你,我不管題目難不難,我隻要求你每門成績都考到95分以上,這個假期哪裏都不許去,在家裏複習英語。”

鏡頭三:有一位年僅15歲的女中學生,突然自殺了。此前她是連續三年的三好學生,死前正準備報考重點高中,而導致孩子死亡的竟是83分的試卷!不,確切點兒說是父母的警告:“隻要掉下90分,幹脆別回來!”90分的魔影像緊箍咒一樣,讓活潑快樂的小姑娘一下子變得孤僻、抑鬱、少言寡語,她隻想著念書、考好,用好成績換取父母的笑臉,可83分的成績,怎麼有臉回去向父母交代呢?孩子的遺書中寫道:“女兒去了,到另一個世界去了。你們不用為我傷心。我辜負了你們的期望,是個不爭氣的孩子,再沒臉見到你們了……”

【專家點評】

很多家長把教育子女的重點放在對子女學業成就的過於重視和過高期望上。在這種情況下,子女的學習成績即分數成為一些父母評價子女的一個主要標準,甚至是唯一標準。許多家長把對孩子基本生活需要的滿足,分數本來是對孩子學習情況的一個檢驗,是老師、家長和孩子自己獲取反饋信息的一種渠道和手段。而且考試分數的高低不僅與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有關,而且還和試題難度、考場心理以及判卷標準等諸多因素有關。但在考試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在分數高低決定著孩子的升級、升學、就業的現實情況下,分數由手段變成目的,變成了孩子、家長、老師追逐的唯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