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
在送王有齡到湖州上任知府的時候,胡雪岩發現湖州境內桑樹很多,憑著商業的敏感性,胡雪岩認定要是在湖州做一些生絲生意應該挺賺錢。再說,王有齡赴任湖州,自大一方,令行禁止,誰敢不從?稱得上是做絲生意的強大靠山。
想到就做。當夜,胡雪岩同王有齡在艙裏促膝長談,提出自己的設想。王有齡不懂經營生意,但會用人,他相信胡雪岩具有經濟天賦,隻要放手去幹,必會大發利市。自然言聽計從,支持他在湖州開辦絲行。
當王有齡在湖州府衙大堂坐定時,胡雪岩的絲行也在湖州城開張了。他原以為憑借知府大人的權勢,湖州百姓自會源源不斷將生絲送到絲行來。但開張後,門可羅雀,眼見同業絲行生意興隆,自己卻無絲可收。胡雪岩猜測其中必定有蹊蹺,派了一個貼心夥計四處打聽,到底是誰從中作祟?沒幾日,小夥計滿載而歸,把打探所得告訴胡雪岩:湖州的絲行,統歸“順生堂”調遣。
“順生堂”是何方神聖?小夥計將“順生堂”的來曆對胡雪岩作了如下解釋:
明朝崇禎四年,燕人洪盛英中進士,官拜翰林,他為人精明練達,慷慨好義,豪俠之士紛紛慕名而來,投拜在他門下,時人稱他“小孟嚐”。後來清軍入主中原,洪盛英聯合明朝遺民進行反清活動,後戰敗陣亡。其徒眾撤至台灣,在鄭成功指揮下,創立“運論堂”,此為江湖“洪門”最早的秘密會社。
雍正九年,清兵火燒少林寺,洪門子孫四散逃跑。翰林學士陳近南力諫朝廷停止摧殘少林寺,未能如願。陳近南回湖北故鄉,收羅洪門弟兄,以“洪”字為結盟之姓,創“三合會”組織,各地紛紛響應,借洪門為招牌,創立“天地會”、“哥老會”、“義興黨”等洪門團體。從此,“洪幫”在江湖上形成浩大聲勢。湖州“順生堂”是“洪幫”在湖州的一個分支,以“洪門”為正宗,信奉五字真言:明、大、複、興、一。
本來洪幫與清朝對峙,屢遭圍剿取締,處於地下狀態。但洪幫人多勢眾,深受百姓擁戴,清兵剿而不滅,甚至越剿越多,反而有燎原之勢。同時,從洪幫分出的青幫也與洪幫遙相呼應,成掎角之勢,朝廷對洪幫的態度也隻有漸漸改變,改剿為撫,收買籠絡為上。
湖州順生堂打出“安清順民”旗號,保境安民,排解糾紛,官府對它並不反感,時時還要借重它安撫民心,防止變亂。順生堂在湖州的主要財源,乃是壟斷生絲收購。湖州盛產生絲,每到收絲季節,順生堂派出人員,保護商道安全,維護絲行秩序。絲行同業按一定比例繳納保護費,大家相安無事,各不侵犯。
現在,胡雪岩明白了,自己當初沒有考慮周到,貿然開設絲行,觸犯了順生堂的利益。現在事情明白了,胡雪岩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收服洪幫,為自己所用。
第二天,胡雪岩備下厚禮,去“順生堂”見堂主尹大麻子。據那個小夥計介紹,尹大麻子其實本身並不是真正的麻子,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弟子,在官府的逼迫下,自行用刀尖從兩頰剜起,一共剜下十五塊蠶豆般的大肉塊兒,以保被押的十五個弟子無罪釋放。從此,尹大麻子臉上布滿十五個疤痕,名副其實成了“麻子”。
雖然先前知道了尹大麻子的一些故事,但是真正見到尹大麻子的時候,胡雪岩還是嚇了一跳:尹大麻子身材魁梧,滿臉黑肉,那十五塊疤痕星羅棋布,觸目可見。在胡雪岩滿臉堆笑,上前拱手為禮之時,尹大麻子卻冷若冰霜,無動於衷。在逼視胡雪岩良久之後,便和胡雪岩開始對堂規。
原來,洪門為了防止官兵偷襲製定了見麵的許多暗號,局外人渾然不知。來客若是對答有誤,必懷異心那麼兵刃相見,一場惡鬥不可避免。胡雪岩慶幸預先請教了洪門弟子,才順利通過盤查。
隨後,胡雪岩和尹大麻子開始討論正事:湖州生絲生意。
尹大麻子指責胡雪岩在湖州開設絲行是“虎口奪食,欺人太甚”,而胡雪岩則回答他:“兄弟同行,有福同享。”隨後,胡雪岩將一張銀票壓在三個杯子下,說明以票致歉,多有得罪。並且表示,自己來湖州開設絲行,並不是要對付洪幫,而是要和洪幫合作,來對付洋人。尹大麻子眼睛一亮,起身向胡雪岩拱手道:“幸得先生指點,幾乎壞了大事。至此,胡雪岩和順生堂之間的誤會才算解開。
那麼胡雪岩怎麼知道,洪幫對付洋人怎麼也感興趣呢?原來,胡雪岩精於買賣行情,剛到湖州,便把當地收絲行情打聽得一清二楚。按時價,當地每擔上好生絲不過二兩銀子,而據他掌握的情況,上海洋商出口到英倫三島的生絲啟運價達每擔11兩銀子,兩地相差五倍之多。胡雪岩為洋商利潤之高而咋舌。洋商在湖州壓價收絲,固然因為湖州百姓交通不便、消息閉塞,洋人鑽了空子。更因為順生堂為維護當地秩序,獲得穩定財源而聽任洋人壓價,為“洋”作倀的結果。
胡雪岩打算同尹大麻子攜手合作,壟斷生絲收購,把洋人擠出湖州地方,便可同洋人討價還價,提高生絲價碼。尹大麻子並不傻,他明知洋人收絲壓價,苦於無好搭檔合作,壟斷生絲市場。所以當胡雪岩主動提出團結一致、對付外洋時,尹大麻子如遇知音,腦中一亮,立刻放下架子,向胡雪岩致歉認輸。以胡雪岩的財力,加上知府為後台,順生堂若和他攜手,該是多麼理想。一旦壟斷可行,順生堂的財源將如滾滾巨流,前景極是誘人。
最後,胡雪岩和尹大麻子約定,合夥做蠶絲生意,壟斷湖州市場,把洋人擠出湖州。在以後許多年裏,湖州洪幫為胡雪岩所用,成為打擊洋商、壟斷絲行的得力助手。
思考一下
企業之間的聯合在現代社會並不少見,但是成功的卻並不多見,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互相聯合的兩個企業沒有找對自己的合作基點,最終導致聯合失敗。那麼胡雪岩和湖州洪幫的聯合為什麼就能成功呢?我們不妨分析一下:
一、胡雪岩和洪幫勢均力敵,誰都欺壓不了誰
胡雪岩的絲行雖然是新開的,但是有知府大老爺王有齡作為自己的靠山,在勢力上並不比順生堂差多少。這種相對平衡的勢力構成了合作利益上的平衡,也就是說誰都欺壓不了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試想如果胡雪岩和洪幫之間有任何一方勢力相對弱小一點,誰又能保證相對強大的一方不欺壓對方呢?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聯合還能進行下去嗎?
所以在現代企業合作的模式之中,要麼就是強強聯合、要麼就是弱弱聯合,而很少有強弱聯合,因為後者沒有相對平衡的力量,很容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這一點,對於現代企業主來說非常重要。
二、他們有個共同的對手:洋人
既然是聯合一致對外,那麼就必須有個共同的對手。胡雪岩和洪幫的共同對手就是洋人,這個共同的敵人將他們緊緊地聯合在了一起。
而縱觀現代的很多企業之間,他們之所以聯合不緊密,甚至窩裏鬥,關鍵就在於他們的對手並不明確,甚至有時是純利益性的行為。一旦利益出現了,就可能出現“分贓不均”的局麵,最終導致散夥。
三、合作之後,共同得利
無論是胡雪岩還是洪幫,既然都是做生絲生意,目的都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所以說利益也是他們合作的一大推動力。因為胡雪岩和尹大麻子都知道,隻要他們合作得好,那麼利益就會出現成倍的增長,這個巨大的誘惑讓他們緊緊地聯合在了一起。
所以,在現代企業聯合的時候,利益也是必不可少的,隻是有一點,在聯合之前,對於利益的分攤要做好協商、並且訂立相關的協議,這樣才不會因為“分贓不均”而出現散夥的局麵。
學習一下
企業之間要實行聯合,必然要有一定的聯合原則才能進行。就好比是共同的綱領一樣,沒有這一點,聯合機製可能就會失去效力。那麼企業之間聯合的原則是什麼?
一、目標市場相同或品牌效應優化原則
聯合的雙方要有相同目標市場或品牌效應優化,才能用較少的成本取得較大效果。若選擇的合作夥伴是經銷商或同類企業或是不同類的名優產品,其目標市場一致性的程度高,品牌相互提升榮譽度就更強,“捆綁的瓜就會更甜”。當然,“捆綁產品”也需“門當戶對”,盡量弱化代銷的印象、消除“搭售”嫌疑。
二、互惠互利原則
聯合的操作是基於雙贏的目的,要本著“揚長避短、形式多樣、互惠互利”的原則。企業雙方要有足夠誠意,不能隻把眼光盯在自身利益上,而應以雙方利益為重。雙方要嚴格履行合作協議,要有統一的戰略目標、協調計劃和執行戰術,並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實現共同的終極目標。
三、形象一致原則
選擇聯合促銷的合作者要考慮市場形象的一致性問題。企業樹立一個受目標市場歡迎的形象並不容易,一旦合作夥伴選擇不當,很有可能破壞自身原有的市場形象,達不到理想的聯合營銷效果。選擇一個擁有優良形象的經銷商作合作夥伴,對食品類企業及其產品的市場形象塑造起推動作用。
經驗十三:要取必舍,取舍之間名利雙收
胡雪岩懂得,世間的任何事物都要講究平衡。做生意也是如此。要想獲得利潤,首先要要懂得舍棄一些利益。舍得越多,你得到的也就越多。這是最簡單的平衡理論,但是很多商人卻沒有懂得。所以,這些人不可能獲得持久的成功。
先予後取,利用口碑培養市場
精明的胡雪岩在做生意之時,從來不會在第一筆生意上賺別人很多錢,甚至剛開始是白送人家,從而來培養自己的市場。這就是“先予後取”的雙贏策略。市場需要培育,“養”市場就是“予”。“取”就是以小賺大,以少斂多,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牌子後,再靠貨真價實的產品去贏得顧客的青睞。這就是“遠謀”,這才是商家的明智之舉。胡雪岩在杭州城向洋人賣藥,用的就是此招。
了解一下
杭州城剛被朝廷從太平軍手裏奪回來時,左宗棠便把戰後處理工作交給了胡雪岩。正當胡雪岩忙於此事之際,杭州城裏來了一位洋人,並且指名道姓,要見胡雪岩。胡雪岩不知何事,暗自驚訝,待迎出來一看,原來是駐紮在寧波的“常捷軍”法軍軍官讓內。在收複杭州城的時候,常捷軍曾立下了汗馬功勞。
那個時候,胡雪岩受左宗棠之托,負責聯係洋人,盡可能地從他們那裏弄到開花火炮,因為杭州城高牆堅,如果硬衝,枉耗人力。胡雪岩因為有錢莊在寧波,和那裏的洋人有一定的交情,所以在洋人那裏能說得上話。
胡雪岩領命後,輾轉來到寧波,找到法國人讓內。隻要中國出錢,洋人沒有不答應的,況且胡雪岩向他保證,杭州城的太平軍早已成為驚弓之鳥,隻需借用他的洋槍洋炮嚇一嚇,自然土崩瓦解。
於是讓內領頭,帶著一支由多個國家人員組成的、約200人左右的洋槍隊,號稱“常捷軍”,直開杭州城下。果然不出所料,這支洋槍隊沒有任何傷亡,隻是多耗十幾箱炸藥子彈,便把杭州城順利地拿下。
讓內額手稱慶,凱旋回到寧波後,在胡雪岩的錢莊裏支取了全部傭金。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福禍。”寧波在緊接著的日子裏流行起瘟疫,讓內也沒幸免於難,一連幾日,高燒不止。因胡雪岩有囑在先,讓內光複杭州有功,隻要他在中國一日,在寧波的錢莊就要盡力幫助他。寧波錢莊的檔手,聽說讓內感染了瘟疫,就帶了“諸葛行軍散”等散丸藥去看望他,讓內服藥一日,居然下床走動,到了第三日中午,讓內坐不住了,精神十足地跑到阜康錢莊,問檔手送他的是什麼神藥。檔手說是胡雪岩自開藥鋪炮製的獨門中醫丸,由老中醫主持,一般都是祖傳秘方。這樣,讓內一定要檔手再給他一些,好帶回去給其他同胞服用。檔手欣然同意,讓內歡天喜地,把店裏所存的藥全部擄去,其他一些洋人服了藥,也個個精神抖擻,於是又派讓內到杭州來,讓他向胡雪岩多要一些這種散丸藥。
外國人一下子看中了此藥,讓胡雪岩誌得意滿,滿心歡喜,就實實惠惠地送了他兩箱。讓內執意要留下錢。可胡雪岩說是我送你的,不要錢。讓內不解,便一個勁兒地追問胡雪岩,你不收錢豈不是賠本?
胡雪岩沒有回答,隻是謙和地笑了笑。其實,在胡雪岩的心中已經有了更遠的想法——利用讓內為胡慶餘堂做一個活廣告。果然讓內回去一宣傳,加上用藥人相互轉告,胡慶餘堂還沒正式掛牌,名聲早已在外了。胡雪岩剛到上海,便有洋人找了來,說在寧波服過胡慶餘堂的藥,藥效奇佳,現在他要隨船回國,希望胡雪岩賣他一批成藥,他還留下定金,說下次再來中國,還要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