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說話的智慧與辦事的技巧1(1 / 2)

前言

人活在這世上,就避免不了要說話與辦事。說話與辦事是我們人生的核心問題,也是人生最大的一門學問。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深諳說話與辦事之道。說話與辦事是密不可分的,會說話的人一定是個會辦事的高手,會辦事的人一定是個會說話的行家。

有的人缺少嘴上的功夫,說話乏術,因此,言談表達往往不達要點,以致很難把事情辦好,有時甚至還會將好事辦砸;而有的人則深諳說話之術,能得體地運用語言準確地傳遞信息、表情達意,甚至能點語成金,把話說得委婉中聽,把事辦得漂漂亮亮。

從前,有個皇帝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有個人拔掉了他所有的牙齒。夢醒之後,便叫身邊的丞相為他解夢。這丞相根據相關解夢之書如實告之:“陛下全家將比陛下先死。”聞聽此言後,皇帝大怒,下令將丞相處死。

皇帝聽說阿凡提智慧超群,便派人去請阿凡提前來解夢。丞相被殺之事阿凡已有所聞,於是他對皇帝說道:“陛下將比您所有的家人長壽。”聽到這話,皇帝非常高興,立即賞賜給阿凡提一件錦袍。

丞相與阿凡提所說,語意完全一樣,即:皇帝後死,家人先死。然而結局卻是天壤之別:丞相被處死,阿凡提則得到賞賜。其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於,丞相說話太過直率且讓人聽著不舒服,而阿凡提則說得很委婉且很中聽。

再來看下麵的這個故事。

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先生當了臨時大總統。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參議院出席一個重要會議。然而,大門前執勤的衛兵,見來人衣著簡樸,便攔住他,並厲聲叫道:“今天有重要會議,隻有大總統和議員們才能進去,你這個大膽的人要進去幹什麼?快走!快走!否則,大總統看見了會動怒,一定會懲罰你的!”

孫中山先生聽罷,不禁笑了,反問道:“你怎麼知道大總統會生氣?”一邊說著,一邊出示了自己的證件。衛兵一看證件,才知道這個普通著裝的人竟是大總統。驚恐之下,衛兵跪倒在地,連連請罪。

孫中山先生急忙扶衛兵起身,並幽默地說:“你不要害怕,我不會打你的。”

在這種情況下,孫中山先生的這一句話勝過千百句。這句頗具幽默的話,不但化解了尷尬場麵,消除了衛兵的驚恐,而且暗示了自己沒有那麼嚴厲,顯示了自己的胸襟。

無論是洽談業務、談情說愛、說服別人、與人聊天,還是用人、求人、與人交往等,都必須掌握說話的智慧與辦事的技巧。

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他說話與辦事的能力。說話與辦事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後天習得的。說話有說話的智慧,辦事有辦事的技巧,隻要掌握了說話的智慧與辦事的技巧,無論是說起話來,還是辦起事來,都能拿捏準確、遊刃有餘。

本書將說話的智慧與辦事的技巧總結為36計,運用大量生動的事例,詳解了每一計的具體運用,著重突出其實用性。願本書能使你掌握說話的智慧與辦事的技巧,使你成為說話的行家與辦事的高手。

編 者

2005年3月

第1計 攀纏計

說話辦事少不了要攀關係、套近乎,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這是一門精深的學問。有些人、物、事、情,乍看起來與你八竿子打不著,可隻要你動足腦筋,用心挖掘,便會有文章可做。

所謂“攀纏計”,說白了就是巧妙地攀關係、套近乎或糾纏,以便拉近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是人際交往中最常用的一種計謀。

一見如故,這是成功交際的理想境界。無論是誰,如果具有跟大多數初交者一見如故的能耐,他就會朋友遍天下,做事就會左右逢源;反之,如果缺乏跟初交者打交道的勇氣,不善於跟陌生人交談,他就會在交際中處處受阻,事業也就難以成功。初次見麵,交際雙方都希望盡快消除生疏感,縮短相互間的感情距離,建立融洽的關係,給對方一個良好的印象。在與別人初次見麵時,運用“攀纏計”會令你如魚得水。

1.通過親戚、老鄉關係來拉近距離

親戚老鄉這類較為親密的關係,會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使交際雙方易於建立信任感。特別是突然得知麵前的陌生人與自己有某種關係,更有一種驚喜的感覺。故而,若得知與對方有這類關係,寒暄之後,不妨直接講出,這樣很容易拉近兩人的距離,使人一見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