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許許多多的需要。統治者們認為中國需要強大的軍隊,政治家們認為中國需要民主與自由,教育家們認為中國需要科學,文人認為中國需要高水平的讀者,而百姓普遍認為他們需要的是金錢,是安定。但這一切的需要,是不是應該有一個支撐和基礎呢?所有物質和精神的發展是不是需要社會的團結,百姓的和睦相處呢?而這些不正說明了中國最為迫切的需要是更多的人類同情心和博愛嗎?中國需要同情兒童,同情婦女,同情病患者,同情誤入歧途者……中國需要把人當做人來同情,明白仁慈的降臨如同天降甘霖,既保佑祝福者也保佑被祝福者——這是神的感情,是人類最為崇高也是最為人性的感情,被稱之為“心靈的缺陷”,但基督教的影響已經培育了它,直到它成為這世上不曾開過的美麗花木,而在表現同情心時,人類的美德極似上帝。這種同情18個世紀以來已經成為全人類最珍貴的財富,而人們卻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落後於時代,人們更沒有意識到,他們的缺乏同情束縛了他們的物質水平的提高和幸福感的增強。我們期待著一個充滿溫暖、充滿和諧的廣闊天地,祈禱著中國人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基礎上的發展和豐富。
全文完